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賴健文《守護生命的關鍵力量》推薦序中提到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潛力源於醫學與工程的結合。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自1980年創立以來,致力提升醫工師的專業與社會定位,並推動醫學工程師證照立法。期盼政府將醫工師納入國家重要人才資產,讓台灣與國際接軌。
文 / 賴健文,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
醫學與工程的結合,促成了醫學工程的存在價值與發展潛力。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自從 1980 年創立以來,在歷任理事長的努力下,持續提升醫工師的專業與社會定位,並從 2010 年開始推動醫學工程師證照立法。
回想這一路走來的歷史軌跡,看著一群參與醫學工程發展的醫工人們秉持初衷,默默在社會各個角落付出自己的力量,發揮所擔任的角色任務與無形貢獻,整個過程實屬不易。我們希望能將這些珍貴的價值與精神記錄、傳承下去,讓下一代能理解醫工發展的歷史,於此同時,幾位前理事長也提醒我是否能為學會的永續留下一些紀錄,於是有了《守護生命的關鍵力量》的出版。
每個人都會接受醫療服務,針對醫療器材的服務品質或內部管理,醫工師其實無所不在。不管公立、私人,或偏遠、都市的醫院,甚至在研究單位,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醫工成就故事,值得去關注與感謝;也有在學術單位或大學院校的資深教授們,正引領著我們國家的醫療科技教育與學術研究不斷進步。而政府推動的生醫產業創新促進計畫,也可看見醫工人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賴健文理事長於《守護生命的關鍵力量》新書發表會致詞
從本書中,可以看到 50 年前如何設立大學醫工系、醫院為何決定成立醫儀設備專責管理單位等,又如偏遠資源不足或離島居民的醫療如何透過科技來改善,醫工人又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甚至當政府拓展外交時,醫工人也必須常駐海外進行協助等,這些故事都是受訪者的親身經歷,也是許多醫工人的工作寫照。
感謝書中每位受訪醫工人的付出,期待透過本書的出版,讓醫工人的專業被更多人看見,也能讓一般讀者更了解醫工師,並呼籲醫界對醫工的重視;而對生醫產業有興趣的年輕人,也能更加了解職業現況與醫工系所畢業後可以應用的場域,提早對自己的生涯有更寬廣的規劃選擇;也期待這本書能在國際醫學工程的社群平台中,展現台灣的醫工發展成果。
生醫產業是台灣目前的國家重點發展領域,而人才更是關鍵。期許政府能重視醫工師為國家重要人才資產的一部分,國家證照制度能早日納入醫工師,讓台灣的醫儀管理機制與國際接軌,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