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台大醫院院長利吳明賢在《守護生命的關鍵力量》推薦序中指出,醫工師不僅負責病人的安全和醫療品質,也對醫院的經營管理起著關鍵作用。隨著醫療器材日益高端,許多儀器的價格甚至高達數千萬元或上億元。醫工師熟悉市場資訊和醫材發展歷史,能夠協助臨床選擇合適的儀器,因而成為醫院採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守門人。
文 / 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醫療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民眾到醫院接受治療時,除了藥物和手術,隨著科技進步,醫療器材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就像針對癌症的放射治療,從最早的光子治療,現在已進展到質子、重粒子,都是醫療器材的日新月異。
然而,傳統的醫學教育缺乏對醫療器材的學習,幸好有醫工師這樣的角色,成為醫學和工程之間的橋梁,為醫護人員提供重要協助,一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在醫院,多數民眾看不到醫工師,但醫工師肩負著醫療器材維修、保養的重責,更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醫工師不但為病人安全和醫療品質把關,也為醫院的經營管理把關。醫療器材日趨高端,許多儀器動輒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醫工師熟悉市場資訊和醫材發展歷史,可協助臨床採購適合的儀器,是醫院採購過程中重要的守門人。就像台大醫院是公立醫院,有一定的採購流程,這時就要靠醫工師的專業,讓採購流程更快、採購目標更精準適切。
從與疾病作戰的角度看,醫師是站在前線的將領,帶領軍隊對抗敵人,但作戰要有武器與強大的後勤,前線的子彈用完了、槍砲卡住了,都要靠後勤立刻支援,醫工師正是這樣的後勤團隊,是醫院重要的幕後英雄。
我常和台大醫院同仁說起漢朝「開國三傑」——韓信、蕭何、張良的故事,他們三人協助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有功,韓信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前線將軍,張良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軍師,但他們二人獲得的獎賞都不如蕭何,因為後者「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正是作戰的後勤指揮官。
在漢高祖眼中,沒有足夠的後勤,前線再強、謀略再深,都無法打仗,蕭何如同醫院的醫工師團隊,提供前線醫護強而有力的支援,才能成就每一次與疾病作戰的勝利。
醫工是跨越醫學與工程的專業,台大醫院很幸運,擁有來自台灣大學理工科系和醫學院的學術資源,培育出一流的醫工人才,多年來台大醫工部也為臨床的醫療品質、病人的健康與安全,做出無數貢獻。
當然,貢獻的背後來自堅持不懈的努力。隨著醫學快速發展,我常勉勵台大人必須抱持終身學習的態度,醫工師站在醫療科技突飛猛進的浪頭上,未來勢必有更多新挑戰,更需要持續學習。
我也常提醒台大人,要有傳承與創新的精神,包括醫工部在內的每個部門,除了將好的制度、文化傳承下去,還要以病人為核心思考,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不斷創新,才是醫院存在的價值。
期待全台每個角落的醫工人都能以此共勉,一起為台灣的醫療產業打造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