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作者桑狄普.裘哈爾描繪了父親在阿茲海默症中的逐步衰退過程,深入探討了失智症對病人及其家人的殘酷影響,揭示了病人記憶、認知和身體功能的逐漸喪失過程,並反思了家人面對親人病情惡化時的無力感和痛苦抉擇。
阿茲海默症經常分成七個階段。父親在 2014 年夏天搬到長島時,處於第三階段(輕微衰退)。這個階段的病人已經有認知障礙。他可能無法像從前一樣勝任工作,或是可能忘記姓名或擺放個人物品的位置。儘管正式檢驗可以偵測到這種障礙,但家人的日常觀察往往無法辨別阿茲海默症和尋常的老年認知變化。
父親的病情從這個階段開始持續惡化。到了 2015 年和 2016 年之際的冬天,就在母親過世前,他的病情已經是第四階段,亦即中度失智症。那時他已經明顯出現阿茲海默(或者更有可能是混合型)失智症的症狀:短期記憶喪失;無法管理財務或支付帳單。他開始忘記自身經歷的重要細節。
母親過世後的幾個月內,他就達到第五階段(中度至重度失智症)。失去人生伴侶後又陷入社交孤立,無疑加速他的衰退。第五階段的病人開始需要有人幫忙進行大多數日常活動。他們很難穿著得體,而且往往無法獨自出門散步,因為他們會迷路。病人也可能出現偏執妄想和定向障礙。父親對我們三兄妹的動機感到猜疑,特別是在財務方面。他也對自己遇到的困難和日常協助的需求完全缺乏病識感。然而,他依然能夠進行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例如獨立洗澡及如廁。最重要的是,他仍然認得自己的家人。
他摔倒並住院之後,很快進入第六階段。在這個階段,他需要有人持續監護。有時他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哪裡。看照片時,除了最親近的朋友和親戚之外,他無法認得照片上的其他人。只要天色暗下來,他就去睡覺,這或許是因為控制睡眠清醒週期的腦部中樞已經受損。他也開始出現尿失禁的症狀,夜間頻繁尿床,所以需要穿尿布。
到了 2020 年秋天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開始會遊走。這是腦部退化帶來的結果,大多數失智症病人最後都會出現遊走行為,但我不禁會想,他一直想去其他地方的渴望也反映出他很懷念從前自己能夠獨立生活的時光。雖然到長島定居,與兒子住得很近,但他從未快樂過。他為自己和母親制定的晚年計畫已經分崩離析。儘管他生性謹慎、善於預測又富有遠見,但即使是他也料想不到自己的身體和心智衰退過程,或是自己的子女會改變這麼多,無法遵守我們曾立下的承諾。
第七階段是阿茲海默症的最終階段,這個階段的病人基本上在日常生活的每個層面都需要幫助。他們失去對周遭環境做出反應的能力。他們往往也失去吞嚥或控制口腔分泌物的能力。他們很難站起身,所以會發生褥瘡和泌尿道感染;或者他們會摔倒並骨折,然後臥床不起及染上肺炎。我經常想起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戴伊醫師跟我說的話。「所有失智症在最終階段看起來都很像。」他當時說:「整個腦部都會受到影響。病人通常都沒辦法講話了。」
末期失能的最終順序似乎與幼童最初發展里程碑的順序顛倒。隨著腦部最基本的神經網路逐漸抹去消失,這樣的失能順序也符合我們的預期。正如大衛.申克(David Shenk)在文筆精湛的著作《逐漸遺忘》(The Forgetting)中寫道:「阿茲海默症破壞腦部的順序幾乎恰好與腦部從出生起發展的順序顛倒。」起初,病人無法再獨立行走,然後他們不再能獨立坐起身。接著,他們失去微笑的能力,最後他們無法舉起自己的手。
我們三兄妹都不想見到父親的病情惡化到這個最終階段,但我們願意做什麼來避免這個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