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經濟預測革命》經濟體系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從亞當斯密到克魯曼,不少經濟學者早已指出,經濟不只是市場機制的總和,而是一個由無數互動單位組成的自我組織系統。這種「複雜系統」的觀點,正逐漸在全球學界崛起,並與生物學、生態學、甚至人工智慧等領域交叉對話...
近年來,自我組織系統(在這個複雜系統中,隨機性和混沌似乎自然而然的演化出意想不到的秩序)的概念已經成為愈來愈重要的觀點,連結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從人工智慧到化學、從演化論到地質學。然而,不確定是什麼原因,這場運動基本上略過了經濟理論。現在是時候思考,如何將這些新的觀點應用在這個極其複雜、但無疑是自我組織系統的經濟體系。
——克魯曼(1996)
25 年前,知名的經濟學家克魯曼加入複雜經濟學先驅的行列,並主張是時候將經濟體系視為複雜系統來研究。很遺憾,就像許多前人一樣,他的觀點沒有獲得主流經濟學界的重視,因為主流學界的概念模型與數學方程式不適合運用複雜理論。後來,克魯曼本人也進一步發展其他事業,像是成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專欄作家。
從早期的智人發展至今,文明出現顯著的演化,這個戲劇性的例證說明了克魯曼的觀點:經濟體系是自我組織的複雜系統。經濟代表的意涵只不過是能維持社會運作的專業化分工、合作與競爭過程。 由於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組織的發展(兩者都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已經成長好幾個數量級,如果沒有這些動力,我們多數人都不會存在。因為經濟體系的湧現屬性,我們多數人的生活都比單打獨鬥的魯賓遜還要富足且安全得多。經濟體系能組織我們的集體行為,讓我們能夠製造疫苗、預測天氣、登陸月球,並實現各式各樣我們無法單獨完成的事情。
由於經濟體系是適應性複雜系統,而在思考經濟現象時,生物學的概念非常有用,例如新陳代謝、生態學和演化學。這些概念不只是比喻,更包含一般的原則,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經濟體系如何組織與運作。
很久以前,就有人覺得生物學的概念能幫助經濟學。例如1890 年,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要創始人阿弗瑞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在著作《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寫道:「經濟學家心目中的聖地是生物經濟學。」奧地利裔的美國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 )在1940 年代撰文強調,資本主義的真正意涵在於持續創新與創造性破壞的演化過程。在 1982 年,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尼爾森(Richard Nelson)和席德尼.溫特(Sidney Winter)合著《經濟變化的演化理論》(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提出說服力十足的論點,主張演化的觀點極為重要,能幫助我們理解創新如何隨時間驅動經濟成長,並改變經濟結構。但尼爾森和溫特早就預料到接下來的發展:「然而,我們預期許多的經濟學家同行不願意接受我們研究的第二個前提,也就是我們必須先大刀闊斧的重建整個學科的理論基礎,才能大幅提升我們對經濟變化的理解。」到目前為止,生物學的概念尚未發展出量化理論,無法產生有用、可證偽的預測。然而,複雜經濟學即將改變現況。
亞當斯密在 1776 年出版的《國富論》被普遍視為經濟學的基礎,他在書中把經濟體系描述為複雜系統:「在蘇格蘭高地這樣荒涼的地區,孤伶伶的房屋和極小的村落散布各地,每個農夫都必須為自己的家庭充當屠夫、麵包師和釀酒師。」然而,在城鎮和城市裡,屠夫負責賣肉、釀酒師負責釀啤酒、麵包師負責烤麵包,遠比每個居民自己生產所有的糧食更有效率。貿易讓人們能夠專注在各自最擅長的事情,而豐厚的收入不僅讓人們有動力把事情做好,也激勵他們不斷創新。亞當斯密很清楚,整個經濟體系的行為與體系中個體的行為截然不同。用現代術語來說,他將經濟視為一種湧現現象。
我們可以用生態學術語來重新闡釋亞當斯密的重要見解:經濟體系是由專家所組成的生態系。在生物學領域,「生態系」指的是物種的集合,這些物種會彼此互動並互相影響。每個物種都是專家,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策略,能夠從環境中汲取能量,以持續生存與繁衍。
物種之間會互相捕食、競爭、合作,並共同改變環境。了解物種之間的互動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事:如前所述,如果想了解草地,就必須同時了解獅子。獅子能保護草地,因為獅子一旦滅絕,斑馬的數量就會增加,草地則會減少。如果想了解生物圈,用獨立的方式研究各個物種是不夠的,我們必須了解物種之間如何互相影響並改變共同的環境。
同樣的道理,經濟體系也是由專業組織所組成的複雜生態系,這些組織中的勞工屬於家戶,家戶成員則是消費者。在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的選擇天差地遠,我購買的許多產品可能與你購買的產品大不相同。
經濟體系中有成千上萬的公司生產各式各樣的產品,諸如夾心餅乾或螺絲起子等商品,或法律諮詢和醫療照護等服務。每間公司往往極為專業化,因為在現代經濟中,多數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都需要特定的知識,而知識的取得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努力,況且專業化生產比嘗試許多不同的事情更有用,回報也更多。公司等組織所展現的專業技術是職業專業化的成果,其中每種職業都有獨特的知識與技能。
至於政府和學校等其他類型的組織,也在經濟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想了解這個生態系,就代表我們必須從「網路」的角度來思考經濟,網路這個詞提供通用的語言,能用來描述複雜系統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