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高希均教授分享信義房屋周俊吉董事長「以義為質,以信為利」的創業精神。
(一)在一次企業家的聚會中,我提出「五個」「非不可」:
(1)企業非賺錢不可。
(2)賺錢非成長不可。
(3)成長非創新不可。
(4)創新非人才不可。
(5)人才非品格不可。
我注意到他們的當場反應:有些人淡然,有些人激動。淡然的需要鼓舞,激動的需要立即行動。這段話的重點是:公司要營利,企業負責人一定要正派經營。這篇短文就以「信義房屋」為例來引申這個看法。
十餘年前有一天周俊吉先生在人文空間和我小敘。他細述了年輕時來台北的求學過程,在文化大學遇到恩師以及後來辛苦的創業。
從一九八一年創業,堅持從「信義」出發,連續八年虧損後,轉虧為盈,開創了台灣房屋仲介市場的新時代。
三十五年來(一九八一~二○一六),他創設的「信義房屋」,已是台灣房仲業的標竿企業。在今年四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公布的「台灣CEO 50強」中,房屋仲介業的董事長周俊吉名列其中,真是令人驚喜的莫大成就。
周董事長對於人才、企業社會責任及文化的重視,不是在「提倡」,而是在以身作則的「實踐」,真是企業界罕見「說到更做到」的佳例。如今有一本名為《還可以更努力》的新著問世,細述他的理念,值得再三細讀。
摘自《人間福報》人間百年筆陣 以「信義」為己任的企業家─周俊吉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