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即使孩子看起來對金錢似乎沒有什麼興趣,讓他們看著少少的錢,隨著時間愈變愈多,也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
如何給孩子零用錢
我們要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零用錢呢?最晚是一年級。不過,早一點開始也無妨。如果孩子學會算數,而且會問錢從哪裡來,或是什麼東西多少錢這種問題,那就是開始的時機。知道用死纏爛打要求父母買東西的精明小孩,也算是準備好了。即使孩子看起來對金錢似乎沒有什麼興趣,讓他們看著少少的錢,隨著時間愈變愈多,也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
有了一筆錢,就需要一套系統來存錢。像我們家會把零用錢分成三份,放在三個透明塑膠罐子裡,這三個罐子分別代表消費、捐獻與儲蓄。事實上,這是一種預算精神,像這樣把錢分開,可以讓孩子培養一個觀念:有些錢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錢要給比我們更需要的人、有些錢則是存下來,等以後需要時再用。
第一個是消費的罐子,這個罐子主要用在偶爾的衝動購物。例如外出時,孩子發現了喜歡的東西,再想到罐子裡的錢,回家後就會把錢拿出來。第二個是捐獻的罐子。要讓年紀小一點的孩子理解捐獻,就是談分享。孩子會和朋友分享玩具,我們也會把錢分享給需要的人,只是我們並不指望這些錢能拿回來。最後一個是儲蓄的罐子。我們把存錢當成是一件必要的事,但存錢其實也可以是一件有趣、讓人尖叫的事。當我們看到讓我們尖叫著想買的各種東西,就會開始存錢,踏上一段邁向目標的旅程。
讓孩子認清需要與想要的界線
談到需要與想要的界線,衣服是一個滿讓人傷腦筋的項目。同儕影響與品牌名稱現在很早就進入孩子的腦袋,而且對青少年來說,通常會變得更加重要。同時,大人也需要比較彈性的定義,因為有些貴一點的衣服確實可以穿得比較久、比較好穿,貴一點也相對合理。
現在,重大的決定來了。第二件事,我們必須再畫一條垂直線,就在水平線兩端中間的某個地方。線的左邊代表需要,線的右邊代表想要,這條線則是參考值,代表家長願意為孩子需要的東西花多少錢。我和我老婆現在還經常會爭論這條線到底要畫在哪裡,以及是否應該根據物品項目,把線畫得左邊或右邊一點。我們把這條線稱為「Land's End*界線」,也就是需要與想要的界線,如果我們願意花錢,表示這件衣服跟Land's End屬於同等價位,即便這件衣服是來自其他設計師的商店。
價格在線右邊的任何東西,就是屬於想要。判斷標準則是這個東西的價格,以及Land's End類似東西的價格。如果我的女兒很想要某個東西,那麼她就要用她自己消費罐或儲蓄罐裡的錢來付。我們也發現,爺爺或奶奶突如其來的慷慨,可能會破壞我們設定的標準。但只要不是太常發生,而且父母能夠持續應用,這條線就可以一直發揮效果。
當孩子理解這條界線的幾年之後,中學生就能自己處理所有衣服的預算。想像一下未來幾年他們可能需要的東西,以及總預算有多少,再考慮一下家長自己畫下的界線。然後,把這筆錢全部交給孩子,或是放到一張獨立的預付簽帳卡,並規定這張卡只能拿來買衣服。雖然孩子很有可能做出許多壞的決定,而且這麼做風險似乎很大,但這會是一個很深刻的體驗。
*譯注:服裝與日用百貨的老牌零售商。成立於1963年,被作者歸類為一定品質的中價位商家。
數位編輯整理:楊逸竹,邱千瑜
Photo:Marit & Toomas Hinnosaa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