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日出」與「月出」無疑是東海岸的景觀特產,但我有一個景觀攝影師不該有的大缺陷,就是......
景觀這東西很是醉人,景觀攝影曾是我努力目標,當年還因此入手一台二手的 BRONICA 120 底片相機,紮實沉甸的金屬機身與鏡頭,荼毒我肩膀好幾年。當昆蟲等生物陸續出現我鏡頭下,景觀攝影漸漸被我冷落,充其量剩下記錄周遭生態環境的簡單需求。
拍攝景觀攝影要有耐心,站在一堆架著三腳架的同好間,要有最早來最晚離開的鬥志;要在下雨時熱血衝出家門,祈求抵達拍攝點時撥雲見日,「大景」就我一人獨享的美夢。但夢之所以為夢,就是極少實現。
到台東後夢近了些,由市區驅車往東行,十分鐘海天一線(台11線海岸公路),往西,約莫十分鐘兩山夾道(台9線縱谷公路),如此,我何須到海岸買塊農地,冒著強勁海風與破壞海岸景觀的罵名,興建不屬於太平洋海濱的地中海與歐式鄉村建築。只要興致一來,推開窗門觀測天象,攝影背包已準備好,單眼數位相機也早取代120底片相機,隨時可輕鬆上肩,景觀攝影的熱情又回到我生活中。
「日出」與「月出」無疑是東海岸的景觀特產,但我有一個景觀攝影師不該有的大缺陷,就是我對日出「過敏」(早起是我的罩門),只好轉戰月出。
農曆十五前後,我開啟中央氣象局網站的「月出月沒」時刻表:2013年7月23日,農曆十五,月出時刻 18:59(日沒時刻18:41),我暗想著月出時天空仍有微光,時機剛好。
月圓這天我來到197線道一處居高臨下的彎道,遠方太平洋與綠島盡收眼底,近些還有富岡漁港一帶海岸線。拍攝月出除了遠方海面需澄澈無雲,更不可缺少地景搭配,以免畫面流於空洞。台東拍攝月出,怎可遺漏綠島呢。
陸續又嘗試幾次月出拍攝,效果都不如預期,某次到太麻里一帶試運氣,無奈海面雲層作梗,返家時汽車電瓶壽命恰至終點,只得在黑暗中等待救援,甚為沮喪,赫然發現,那天適逢中元節。
曾有友人嚷嚷著傍晚要去海邊看夕陽,我潑了他一大桶冷水,雖然後山日先照,但台東西邊只有高聳的中央山脈,與西下的夕陽完全絕緣。對早起觀日出完全沒興致的我,卻找到觀「月出」的樂趣,當月亮從太平洋彼端昇起,我把地球科學當魔術來欣賞。
摘自《台東之眼》
數位編輯整理:吳柏菁,陳子揚
Photo:楊維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