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許多人以為這棟建築在一九七九年翻修時已遭拆除,但負責其事的建築師朱祖明則表示,當時的工程只是將外貌改成玻璃帷幕,「內部保持原建物構造,有回復舊貌的可能」。
日治時期的臺北「菊元百貨」(Kikumoto)現在的位址是衡陽路和博愛路口,也就是「國泰金融大樓」。許多人以為這棟建築在一九七九年翻修時已遭拆除,但負責其事的建築師朱祖明則表示,當時的工程只是將外貌改成玻璃帷幕,「內部保持原建物構造,有回復舊貌的可能」。台北市文化局亦曾入內勘查,可是卻遲遲未啟動古蹟鑑定程序。
日治時期臺灣南北有兩大百貨公司,臺北的菊元百貨搶在臺南的林百貨之前兩天──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日正式開幕。原本六層樓高,後來再加上頂樓的瞭望臺統稱「七重天」。台灣醫學家李騰嶽博士有首詩形容:「摩天樓閣七層雄,肆面宏開百貨充;卻笑儂家非顧客,也隨人去坐流籠。」形容建物西北方有座流籠(電梯),裡頭有穿著連身制服、戴白手套的美麗電梯小姐,乃轟動一時,大家爭搭流籠的盛況。
菊元百貨一到四樓販售各式商品,五樓就是著名的食堂,六樓這一層是唱片部和展場、演講場等,第七層在一九三五年增建,設有庭園可供瞭望,這高度是僅次於總督府的塔樓。負責興建菊元百貨的是「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由會社裡的建築課課長古川長市主其事,技師玉置玉彥設計興建。從五樓至七樓呈階梯狀後退,主動讓出陽光給街道,這在當時係頗為先進的觀念,大概只有美國曼哈頓率先規定。
菊元百貨並未拆除,而是隱藏在國泰金融大樓這棟玻璃帷幕的外皮之內。
菊元百貨的創辦人為重田榮治,一九○五年在中國打過日俄戰爭。退役後,時年二十六歲,赤手空拳搭船從基隆登岸來臺打天下。他身材魁梧、肯吃苦,先到南街(大稻埕)批了些毛線當走販,遇見一位臺灣人大批發商,見此人相貌堂堂,料定日後必有很大的發展,便同意他用毛線換布料,先在北部一帶販售。一九○八年基隆到高雄的鐵路全線通車,重田從此全島趴趴走,也不必回頭補貨。後來又遇見了經營碾米廠、染布坊,兼售棉布、綢緞的「錦榮發商號」父子石謨記、石秀芳且取得岩國市「義濟堂株式會社布廠」的高級布料「小倉霜降布」的供應,乃成大盤商,生意愈做愈大,最後和小林惣次郎的「日進商會」,並稱臺灣兩大棉布商,終成巨富,真是日人來臺打拚的傳奇。根據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的《戶稅大納稅義務者生產額調》,重田榮治繳稅五萬九千七百九十圓,名列全臺第四十一名。
戰後國民黨政府將「菊元百貨」改成抵制日貨的中心,命名為「臺灣中華國貨公司」,牆外高掛巨幅蔣介石相片。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總社也陸續進駐,一九六八年改由南洋公司的負責人龔漢生得標經營,未幾於一九七七年倒閉,改由情報局局長葉翔之的兒子葉依仁取得經營權,開辦「洋洋百貨」,沒多久也宣布倒閉,葉依仁潛逃海外,原建物由世華聯合商業銀行承接,交給鼎一建築師事務所方汝鎮、朱祖明建築師進行外觀改建。
用手機拍了影像來分享:
數位編輯整理:陳怡琳,陳子揚
Photo:魚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