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小學時期,孩子各方面的可塑性很高,父母必須讓孩子學會自我要求,並利用孩子喜歡的事來當誘餌。
當宇琪及宇陽都在十六歲時,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中外媒體大篇幅的專訪報導他們的故事,許多熱中教育的父母,非常希望知道我在家是如何教養孩子,常問我,孩子都不會有青春叛逆期嗎?叫他們讀書學才藝時,都不會抱怨太忙太累? 面對這樣的疑問,我最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在小學時期,學會自我要求。
由於我們的女兒宇琪,在出生時就因發高燒的意外,在保溫箱中住了一個多星期,以致她各方面發育比較慢,所以我和先生總是利用時間,在家中多方教育宇琪,希望能盡量開發她的智力。宇琪也是個很乖的孩子,總是認真學著我們教授的知識。但好景不常,上了小學後,她開始常吱吱嗚嗚的,總說聽不懂、不會做。我只好不停降低學習內容的難度及份量,但宇琪還是總說「不懂,不會」。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宇琪會「愈來愈笨、愈學愈慢」?直到有一天,我故意重複教授了以前學過的章節。數個月前,宇琪第一次學這章節時,明明學得又快又好,為什麼事隔數月後,第二次學同樣的章節,反而說聽不懂、不會做?「宇琪,這個章節,以前學過,那時你很快就會了,練習題也都會做。為什麼現在同樣的東西再學一遍,你反而說內容聽不懂、,練習題也不會做呢?」宇琪張大她幼稚純真的眼睛,看著我,認真的說: 「我如果說聽懂了、會做練習題了,那你就會給我很多作業;做完後,要再學新的章節,就會有更多的作業。但我如果說聽不懂、不會做,作業就會愈來愈少、愈來愈簡單,那我才會有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玩啊!」
我被宇琪誠實又正經的回答,弄得啼笑皆非,這才明白,原來我的女兒不是愈學愈笨,而是「愈學愈懶」。想想也是,誰願意多做事、少玩樂?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學時期的孩子,有太多比讀書寫字更有趣的事可以做,哪會心甘情願坐在書桌前讀書學習。
確定了宇琪不是「學不會」,而是「不想學會」,我就不再以溫和試探的語氣,來 「請」女兒認真學習,而是明確要求女兒一定要在限定時間內,學會新的章節,而且所有的練習題,必須以 95%以上的精確度完成。我向女兒保證,只要她答得愈好、做得愈快,接下來自然有愈多時間可以玩。
不過我覺得前幾年流行的「虎媽狼爸」的「強勢教育法」,只適用於小學生,在任何其他的教育期,都會弊多於利,得到反效果。若能趁小學時期,盡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還可以藉由小學六年的時間,提高孩子對自己學習能力及成果的要求。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都不能對自我要求,那進了中學、到了青春叛逆期,學什麼都更難了。
幾次下來,宇琪明白了我的堅持,為了可以早點和朋友們一起玩,專心迅速的做好她的功課。小學時期,孩子各方面的可塑性很高,父母必須讓孩子學會自我要求,並利用孩子喜歡的事來當誘餌。當他們做完該做的功課後,父母要依約讓孩子去做他們愛做的事,將孩子的求學生涯導向正面循環。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