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不停歇的;而孩子們最需要的愛,則是能被父母所理解
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我相當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孩子不是壞,只是壓力大。」
確實,這也是我從諮商工作中獲得的經驗:即便是看似偏差的問題行為,也只是孩子的表達方式而已。許多大人總以為,孩子內在有什麼心情,自己會說出來,殊不知他們可能更善於用「行為」來表達自己。
然而作者提出了許多相當不錯的觀點,告訴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時,首先我們要理解孩子所面臨的壓力。沈克爾博士透過他在心理學領域的專業,從五個面向引導我們去思考孩子的壓力,並且透過一些可依循的流程,協助孩子在某些看似危機的狀況下,將挫折時刻轉成培養自我調整能力的時機。
讀完本書,我回到自己身為母親的角色,很多問題彷彿又獲得解答,很多困境似乎又看見希望。
是的,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不停歇的;而孩子們最需要的愛,則是能被父母所理解。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