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隨著不婚主義盛行、離婚率持續上升、生育率大幅下滑、高齡化日趨嚴重等社會現象的演進,由父母小孩共同組成的家庭愈趨式微,獨居戶躍升為社會結構中的主流。獨居化現象銳不可擋,未來,付錢買東西的人絕大多數是獨居的「一個人」。
生活方式改變,消費者的關注與需求也變得不一樣,本書透過鉅細靡遺的調查報告,深入探討各種型態的獨居者生活上的需求,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常消費、工作制度、醫療照護等層面,以客觀的數據為基礎,輔以敏銳獨到的觀察力,作者提出許多翻轉既有觀念的商業模式,例如:
翻轉現象一:市場細分化OUT,消費行為均一化IN
現在強調市場細分化,行銷講究4P,細分目標消費者,產品區隔明顯,定位清楚;未來,不同年齡、性別獨居者的消費行為差異縮小。符合男女老少共同需求的產品,才會熱銷。
翻轉現象二:宅經濟OUT,地緣經濟IN
現在虛擬通路加宅配的宅經濟當道,解決忙碌現代人無暇購物問題;未來,宅經濟只會讓獨居者更孤立,失去與人的連結。進入超獨居時代之後,地緣經濟才是王道。
翻轉現象三:都市集中OUT,活化社區IN
現在人人都是上班族、人人都有正職工作,人口高度集中市區,小巷弄、老街區不斷消失;未來獨居者都希望住在有人互相幫忙、能安心健康生活的地方,「共享式城鎮」才能辦到。
推薦序 洞察趨勢是關鍵 消費者核心定義未來商機 王志仁
推薦序 「獨居」社會的潛在商機及其他 吳惠林
三菱綜合研究所「生活者市場預測系統」調查概要
第1章 男女老少全都是「一個人」
2035年的主流將會是「一個人」
中、高齡的「一個人」變多
大都會圈的高齡獨居者增加
50歲以上未婚、喪偶或離婚者,高達2,510萬人
與父母同住的未婚者增加
生活型態和消費行為的改變
第2章 獨居者的消費現狀
獨居者的年收入
(1)男性銀髮族(60歲以上)
男性銀髮族年輕化
歐美化、零食化的飲食習慣
車子、美容、運動的消費支出也增加
(2)女性銀髮族(60歲以上)
活力化,汽車、運動、網路等花費增加
很少買現成熟食
(3)年輕男性(34歲以下)
交通工具從汽車變成自行車
下廚比例提高,但仍以外食和現成熟食為主
飲食習慣改變,不愛咀嚼、不吃水果
點心主食化,對外食和便利商店的依賴度高達86%
(4)年輕女性(34歲以下)
分擔家計、捐款、信仰費增加
從買內衣變成看牙醫
晚上常小酌
(5)中年男性(35~59歲)
重視居家環境
注重睡眠品質
(6)中年女性 (35~59歲)
開始為身後事打算
重視健康
買的服務比商品多
符合男女老少的共同需求
必須以單一窗口提供所有服務
事例1 料理工具人氣旺
事例2 男性舒眠市場擴大
第3章 獨居者想要的是什麼?
在獨居社會中,生活上各層面的「照護」不可或缺
男性銀髮族今後也會依賴便利商店和外食嗎?
女性愈益追求飲食安全
食品安全成為區域的魅力
宅配市場擴大
媽媽的味道,永遠不會失傳
希望有家庭醫師
按摩也從商品變成服務
能在居住的地區交到朋友嗎?
常送身邊的人小禮物
獨居者也需要自住屋
裝修中古屋
正因為獨居,更要講究住宅性能
客製化租屋、租屋裝修DIY
新型大眾運輸系統的必要
終身學習也是照護的一環
工作方式如果改變,就能繼續工作
建立能照顧「制約員工」的工作體系
事例3 有助於形成社群的商業模式
事例4 百貨公司重視地緣經濟
事例5 以「活化社區」取代重建集合住宅
第4章 獨居商機就在「社區」裡
購物難民愈益增加
非實體銷售和宅配愈形重要
提供購物時的支援
一個人吃飯的孤單
新型外食的必要
「創造共享價值」(CSV)的「便利商店」(CVS)
社區便利商店的樣貌
以合租屋為服務據點
住宅區都市化
去上班族化,為地區帶來活力
制約勞工若能增加,地區就會變得有趣
社區本身變成商品
社區客廳
事例6 為銀髮族提供購物支援
事例7 住合租屋還能賺外快
事例8 為房客量身打造的出租住宅
後記
洞察趨勢是關鍵
消費者核心定義未來商機
王志仁(YAHOO奇摩電子商務事業群總經理)
《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給我們的啟發是,不管是針對「一個人」、「銀髮族」、「Y世代」、「Z世代」等哪一種族群,企業應該了解的是這些消費者的需要,越詳盡越好,這本書整理出來的結論,對我們調整目前的服務與產品,甚至開發出新的服務與產品,很有幫助。精準地抓住目標消費者,投其所好,一定會大大提升成功機率。其實,不管時代怎麼變,傳統的行銷或經濟邏輯都沒變,「市場」即供需關係,重點是能不能從中挖掘出消費者具體的需求,這些需求不是光訪問調查,就可以直接從消費者口中吐露出來,需要深入具體的觀察、溝通、瞭解,再經過分析研判,產品本身或是服務的技術甚至還要進行測試,才能找出寶貴的答案。
因此,透過這本《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從非常詳盡的數據化及人性化角度分析,讓大家很容易瞭解獨居者的需求。「獨居」不只是用來區隔市場的消費者劃分方式,更是許多複雜的社會變因下的產物與趨勢。若企業在尋求成功行銷與企業利益的同時,也能讓我們的目標消費者活得更快樂,更健康,更有幸福感,才是多贏。我相信善盡企業責任與企業獲利,可以不矛盾、更可以相輔相成,因為我們都有可能是眾多社會現象中的「一個人」。
「獨居」社會的潛在商機及其他
吳惠林(經濟學者)
及早預測「超獨居」社會的問題
我們知道,家庭結構改變,生活和消費的型態也將隨之改變,這本書旨在探討各種類型的獨居者「生活上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對企業的經營者來說,就是「商機」!未來掌控消費的是獨居者、獨居戶,所以生意人當然有必要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讓生意興隆,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目前日本業者實施的作法,亦可從作者的觀察與分析中得到靈感。
其實,這本書中提到的不只是龐大的潛在商機,更包含了對未來社會的期許。如果企業能及早注意到獨居化趨勢,並且及早做出對策以因應市場需求,那就表示,未來的獨居者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照顧,他們的生活品質不會因獨居而需要妥協,即使獨居也可以很安心、很快樂、很有尊嚴,社會問題也不至於增多。
三浦展還在書中提到,他十幾年前出書探討高齡化與人口減少等議題時,一般日本人都還沒辦法理解他說的問題有其嚴重性,直到近年才了解、才逐漸有所體會;而目前,日本只有極少部份的企業或社區注意到獨居化,特別是中高齡者的獨居趨勢。大家注意的都是青壯族群的不婚及未婚,以及他們的需求,而非自理能力較差的中高齡者。
至於台灣,更是不論政府、企業或一般人,都還沒意識到「獨居化」已是山雨欲來,當然更不會想到「獨居者」會有什麼需求了!
台灣住民實在很有必要藉由此書開始關切未來「獨居社會」的種種問題,並預作因應。
1958年出生於日本新潟県。一橋大學社會學系畢業。1990年進入三菱綜合研究所,1999年創立CULTURESTUDIES研究所,專事研究家庭、年輕人、消費、都市、階級等社會現象。主要著書有《下流社會》、《東京正從郊區開始消失》(光文社新書)、《「家庭」與「幸福」的戰後史》(講談社現代新書)、《快速在地化的日本》(洋泉社新書)、《第四消費》(朝日新書)等。
文字工作者,譯有《跟著大師看建築2》、《讓你不再冷冰冰的美人氣血操》、《1坪的奇蹟》、《懂這些,敵人馬上少一點,朋友多一點》、《出社會,就要換腦袋》、《殘念人的思考法》、《輕鬆聊出好交情》、《穿出你的西裝風格》等書。
2014/07/31
BCB53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套色
9789863204862
224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