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為什麼有些兒童彷彿被下了詛咒似的,還不曾學步,肌肉就開始萎縮,苦撐到二十歲上下終告不治?
為什麼許多人飲食有節,卻仍然躲不過癌症致命的侵襲?
有些人每日運動,還是逃不掉冠狀動脈心臟病要命的追擊?
又為什麼祖上有人精神失常,子孫裏總有人會步上後塵?
酒鬼的子女一出生便給好人家領養了去,為什麼長大後居然也嗜酒如命?
原來,答案就藏在基因裏!
人體中的十萬個基因,牢牢牽繫著每個人、每個家族的命與運。我們能擺脫這遺傳的宿命嗎?我們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嗎?
一項雄心足以媲美曼哈坦原子彈計畫、阿波羅登月計畫的「解讀人類基因地圖」大計畫,已經展開。
科學家正發動一場追獵致病基因的聖戰,矢志搜尋出三千種遺傳疾病的基因缺陷,並一一殲滅。 這場戰役,關係著你我以及下一代的未來,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序 一場追獵致病基因的聖戰 周成功
夢想
第一章 從詛咒到聖戰
第二章 艾爾塔英雄會
第三章 華塞斯特的尖兵
第四章 前進艾瑪部落
第五章 漫步染色體
第六章 肌肉萎縮蛋白大發現
第七章 奇異的雙重打擊
第八章 癌症基因在哪裏?
第九章 追蹤阿波變異
第十章 測繪人類基因地圖
第十一章 血液裏的祕密
第十二章 酒瓶內的基因
第十三章 預知生死紀事
第十四章 擺進社會倫理的光譜
第十五章 抉擇時刻
附 錄 譯後記 從象牙塔到紅塵 楊玉齡
發覺更豐富多彩的自我 沒有人不喜歡發現更多的自己。 在東方國家裡,人們仍不習慣找心理專業人士,做各種的心理治療,因此,只能在算命中得到安慰。不管算得準不準,其實都是想追求、了解更多自我的神祕體──亦即神奇的存在者。存在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偉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佛洛伊德將人當作客觀的物體來研究,發展出三個系統:意識狀態、無意識、潛意識。他認為,人的潛在永遠多過人所能想像的。「其實你真的聰明」這本書的作者,就是精確的抓住了這個重點。
■接受過去,展望未來
這二十多年來,我經由各種不同機緣和許多不同的人接觸,這期間,一直碰到的問題是,如何透過自覺來削減自己的問題;人如何接受自我,讓過去的問題,變成一種力量,就像佛家所說的:將煩惱變成菩提──智慧。
上自覺成長課時,我會和學員訂下四個契約,名為成長的契約。其中一項就是「我」,真實的我,非別人眼中的我。要真正面對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適先生曾說:「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而今後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人看到過去的千瘡百孔,總是有太多的不能接受。但人如果不能接受自我的過去,等於沒有個人的歷史,如此也看不到未來。 我曾碰到許多類似的個案:人恨自己過去某一件失敗的事,於是告註自己,未來注定失敗。
譬如我自己的弟弟,遲續考了幾次聯考,當我陪考時,他總是說:「我沒有信心。」只因為過去幾次的失敗。其他的公司、個人,也有相同的心結。 要真正活出「我」來,好說不好做,一定要經過自覺的功夫。除此之外,自我成長的重點在於掌握當下──此時此地、這件事情。如果真能做到,也就不會被過去的自我及別人所影響。另外,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告訴自己「我有能力」,沒有任何底線。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還有一點不能忽略的,就是情緒。現在,醫生、心理學強調的都是全人格的治療、身心平衡。情緒是人生命中重要的禮物,我們卻普遍無法接受「感受的世界」的重要性,很多人認為感性是不好的、低層次的,理性是比較高層次的。殊不知決定人的行為及溝通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情緒語言。
■擁抱自我的價值
不管是根據佛洛伊德的研究,或是「其實你真的聰明」這本書中的看法,都一致贊成人有四大需求──尋求快樂、擁有信念、人際關係、被肯定有價值的需要。怎樣平衡這四種需求,是很重要的心靈成長。舉例來說,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個人的情緒,了解情緒背後的意義,就無法成就好的人際關係。
最後一點,我想提出「開放」的觀念。以國家來說,開放觀光之後,台灣的移民反而少了;鄧小平宣布開放政策,為中國帶來了經濟的利益。以個人來說,如果你能打開心內的門窗,就有更多機會成長,甚至發現過去的問題已不再是問題了。
總之,生命是偉人的,人如能從建設性思考的角度來認識自己,相信會更愛自己。一個自愛的人,等於先擁抱了自我的價值,自然更懂得欣賞別人。對世界也有了積極的信念。
我很願意推薦這本書,它跟許多心理勵志書籍不同的是:它舉了許多平實的個案,希望讀者用建設性思考來省思自己,個案中的主角雖然都是外國人,但你仍能從他們的故事中,得到深刻的啟發。再者,書中並沒有許多驚人的名詞解釋,作者平鋪直敘的介紹如何認知自我等理論。
即使拋開這些理論,本書亦能當成自我反思的材料。它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淺顯易讀,譯筆非常流暢,感覺不出是一本翻譯的書籍。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消失的湯匙》獲第六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銀籤獎、《大自然的獵人》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小提琴家的大姆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雁鵝與勞倫茲》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
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基因聖戰》、《大腦開竅手冊》、《幻覺》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1994/10/30
BCS01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576212444
0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