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那一年,我在萊頓
優惠價
85
$204

那一年,我在萊頓

書籍介紹

  距離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只有半小時車程的萊頓市,是一個大學城;設立於此地的萊頓大學則是荷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第一所大學。

  作者傅佩榮於1997年獲選為教育部派往荷蘭「國際亞洲學研究院」的第一任 「歐洲漢學講座教授」。自此在萊頓大學一年的時光裡,他從生活面、文化面與學術面,記錄了他獨特的心得。在本書中,你將看到荷蘭人種特殊的面貌,你終於了解為何英文俚語會有「go Dutch」、「I am a Dutch.」的說法。此外,荷蘭是先進國家,其社會福利制度、法律制度與重視學術專業,是我們必須學習、思考甚至是警惕的。品味文章之餘,美麗的荷蘭景致也盡收眼底,我們熟知的風車、鬱金香之外,運河、腳踏車海及詩牆更是萊頓這古老的歐洲城市,令人讚嘆與回味的地方。

〔第一輯〕 生活

1.一到萊頓,就想起燈塔

2.天氣不佳,空氣卻好

3.遇到好房東,是運氣

4.有煞車,比較安全

5.愉快的午後觀畫

6.梵谷的失敗與成功

7.自求多福保平安

8.安於平凡,卻不能無聊

9.一見如故的老朋友

10.努力適應國外生活

11.進餐氣氛不一樣

12.演講遲到的最高紀錄

13.心靈的音樂

14.我的萊頓,我的波伽利


〔第二輯〕 文化

15.對物小器,對人開通

16.制度好而效率差

17.這種語文使人頭昏

18.別致的生活習俗

19.法律不外人情

20.「角色」中的荷蘭人

21.社會穩定有祕訣

22.社會福利的下一步

23.各國都有自己的憂慮

24.國家形象有何意義

25.打造一個文化都市

26.禮在生活中

27.我在荷蘭的人生實驗


〔第三輯〕 學術

28.鼓勵學術,要有氣魄

29.工作態度值得讚賞

30.把握天涼好讀書

31.校園鐘聲何其多

32.專注其實很快樂

33.三個臭皮匠

34.為什麼要讓座

35.安南的兩難選擇

36.父與子不相責善

37.價值與價格可以區分

38.從一堂課看荷蘭大學

39.儒家與賺錢之間

40.期待第一流的大學

萊頓之旅  傅佩榮 自序

  在回憶中,原本美好的經驗更為親切可喜。我的萊頓之旅正有這樣的特色。是不是在先進國家居留,都會產生類似的體認呢?答案恐怕難有定論,因為關鍵在於你出國的目標是什麼。

  我在美國耶魯大學念書四年,攻讀博士自然是苦多樂少,連身體都幾乎垮掉。後來在德國念了四個月德文,在比利時教了三個月儒家,都因為時間太短而適應不良。因緣巧合之下,我於一九九七年獲選為教育部派往荷蘭「國際亞洲研究院」(簡稱IIAS)的第一任「歐洲漢學講座教授」,並且在萊頓大學教一門儒家的課。

  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位於萊頓市,距離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只有半小時車程。你想感受熙來攘往的鬧區氣氛,可以前往阿京;你想安安靜靜閉門讀書,可以留在宿舍,沒有人會打擾;如果有人扣門,你可以立即想出十個藉口,放下書本,趕緊閉門看看是誰。通常都是好事,譬如朋友相約聊天吃飯。在台灣逃避應酬唯恐不及的我,在萊頓居然如此期待訪客,真是一件自己也想不透的怪事。

  何以如此?倒不是因為在外國容易寂寞,而是因為在外國的心態是「過客」,所交往的都是充滿善意的朋友。旅遊途中相遇的人,特別會想到「緣分」二字,然後惜緣之念油然而生,彼此心中的向善力量也就源源不絕地展現出來了。我不會因而耽溺於旅途,卻可以在許多「當下」的一剎那,仔細品味「人,人生與人性」。

  人是奧妙的,人生是美好的,人性是向善的。萊頓之行所帶給我的是上述三句肯定。人的奧妙在於他能思考,同時還有自由。思考是心隨念轉,對任何遭遇都可以換個角度去看,隨之調整自己的情緒,達到「不以物善,不以己悲」的境界。自由更是改變生命的契機,自已作主於「行、住、坐、臥」,甚至說一句話,做一件事,皆不出於勉強,所謂「行其所當行,止於其所不得止」。這種「行雲流水」的自得之感,保障了人生的美好色彩。

  荷蘭是先進國家,我以「先進」一詞描寫美好人生的穩定程度。國家再安定,社會再繁榮,也無法保證一個人的幸福,除非他自己知道什麼是幸福,並且善加珍惜。荷蘭人一般而言,樂於說理,尊重個性、安於小成,人與人之間界線清楚、關係分明、相安無事。從台灣去荷蘭,再從荷蘭回台灣,對照之下發現我們與「先進」還有一段距離,這不只是國民所得差一倍的問題,而是我們心靈狀態的運作機制,還陷於失調與失焦的困境中。

  然後,「人性向善」明明是我近年研究儒家的心得,為何也在荷蘭獲得印證呢?一方面,我在上課與演講中,對著外國人暢談儒家的這種觀點,反應非常積極而熱烈,證明了儒家的理論不受時空與文化所限,具有普遍的意義;另一方面,我在萊頓一年期間的生活,其實是自行設計、自訂目標的一項「實驗」,要測試儒家思想的可行性與可信度。結果十分理想,讓我可以懷著感激與充實的心,揮別了荷蘭。

  即使是客居在外,我依然繼續為台灣的報紙與雜誌寫文章,這些文章自然環繞著我的見聞而展開。回國之後稍加整理,發現它們除了記錄那獨特的一年中,個人的小小心得之外,也可以提供朋友們作為參考。書的內容分為三輯:首先是由生活層面的接觸談起,多半是軟性而輕鬆的話題,好像透露了小孩子出門的好奇心與喜悅之情。其次,稍加深入到文化層次,希望能說明不同文明的生活之道,從器物、制度、理念三個向度去描述這個先進國家的風貌。然後,我還是離不開自己在大學扮演的角色,總是會發表一些學術方面的觀感,並且想到可以取法別人的地方。

  離開萊頓匆匆已逾二年,編輯本書時腦中浮現的皆是美好的畫面。至於本書中的圖片部分,則要感謝資深編輯曾文娟小姐的費心,與萊頓好友佐藤與瑢真伉儷的協助了。

傅佩榮 作者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2001/02/25

BGB15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804-7

218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