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健康

營養聖戰40年
優惠價
85
$255

營養聖戰40年

台灣營養學會四十週年紀念專書

$300

書籍介紹

一個國家的全民都吃得好,醫療、健保花費就減少。面對醫療、健康保險費用高漲及食品安全等各項難題,也許,回過頭來檢視根本,是我們該如何吃得營養、吃得正確!

無論是保健食品、健康食品,或直接稱之為功能食品、機能食品,其實都只是預防疾病、提升免疫力或體能的補充品,不能取代日常的飲食和生活保健。

從增加自家食物的來源到如何善用食材,到現在教導人們如何從充裕的食物中,慎選飲食、預防疾病,營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營養推廣教育,也勢必得隨社會脈動,日新益新、持續不輟。

本書藉由台灣營養學會過去四十年來歷史的記錄,讓大家了解營養專業領域的前輩們如何努力奮鬥,為台灣社會營養健康做了哪些貢獻,同時也連結對應當時社會上發生的食品、營養、健康相關議題,相信不僅對於營養專業人員會有很大的啟發,更能做為大眾營養教育的參考資料。

本書共三部,第一部「我們吃什麼?怎麼吃?」,內含「食物營養成分分析」、「食品營養標示制度」、「飲食指標與指南」及「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將食物與營養素做了連結,並告訴國人如何吃出健康,還有非常精彩的「蛋白質的人體實驗」,將本土研究躍上國際。

第二部「現代生活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包括「揭開特殊營養食品、健康食品的真相」、「重量級」問題、「當母乳遇上配方奶粉」、「全穀食品領風潮」等主題。

第三部「不能小看的國家營養大計」,包括「學校營養午餐」、「一粒鹽的健康大戰」、「一人一年吃掉一百公斤黃豆的祕密」、「台灣營養學會創立」、「從此,營養師成為一種專業」及「難產三十年的《國民營養法》」篇篇精彩。

序 承先啟後的神聖志業 王果行
前言 營養這回事

Part1 我們吃什麼?怎麼吃?

台灣人到底吃些什麼?─國民營養調查告訴你
喝蘋果汁不等於吃蘋果─食物營養成分分析的重要
蛋白質吃多少?─躍上國際的本土研究
跟著飲食指南吃,就對了
吃多吃少,大有關係─掌握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Part2 現代生活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

是補充品還是必需品?─揭開特殊營養食品、健康食品的真相
世界共通的「重量級」問題
當母乳遇上配方奶粉
健康飲食新概念,全穀食品領風潮

Part3 不能小看的國家營養大計

學校午餐的營養革命
一粒鹽的健康大戰─加碘鹽打敗甲狀腺腫
一年吃掉一○○公斤黃豆的祕密─營養推廣教育威力大
國家營養大計,一一發動─台灣營養學會創立
從此,營養師成為一種專業─《營養師法》通過
邁向先進國家,還有一關─難產三十年的《國民營養法

營養聖戰大事紀
致謝

營養這回事

「那些軍人喔,因為夜盲症,晚上飛彈都亂打!」

營養學者、國防醫學院生化系教授陳懋良多年前的一句玩笑話,間接透露了一九五○年代前後的台灣,連軍人都因嚴重缺維生素A,而多是夜盲症患者,夜間視力極差。在經濟困頓的戰後,即便科學界已知夜盲症、腳氣病、甲狀腺疾病、循環出現的口角炎、皮膚龜裂等,都是營養缺乏症,老百姓及軍人們仍不知該如何改善。畢竟,那是一個圖頓溫飽就心滿意足的年代,孰不知,吃飽不一定等於營養充足。

了解飲食才能影響健康

了解國人實際攝食的內容,我們更知道人們的飲食如何影響健康、城鄉之間的差距有多少、台灣人的腰圍胖了幾吋。除了了解問題,營養學家也不忘提出解方,以愈新愈完整的調查為基,推出更實用於國人健康需求的飲食指南與指標、食物營養成分分析、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才能成為重要的健康飲食參考。從營養午餐、加碘鹽政策、營養師的培育、營養推廣與教育行動等,種種飲食、營養重大政策,影響著台灣營養知能與健康。

在台灣營養學會四十週年之際,爬梳著營養學家們一路走來的歷史,也藉機盤點,深刻營養我們生活與健康的飲食、營養科學,是如何走到如今,還有值得我們深究之處。不過與其說這是一本營養教科書,倒不妨說是一本故事書,每一篇章的故事,訴說著營養這回事,還有每個人都想探究的,到底怎麼吃更健康?

因此,這本書也適合困惑於似是而非營養概念的人們,無論是保健食品、特殊營養食品、肥胖及嬰幼兒營養到最新健康飲食趨勢,唯有掌握了知識及辨別力,我們才更懂得營養健康是怎麼一回事,也許你會發現,健康吃沒有這麼容易,但也沒這麼困難。

摘自《營養聖戰40年:台灣營養學會四十週年紀念專書》前言

劉惠敏 採訪整理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碩士,曾任非政府組織(NGO)工作者、《聯合報》醫藥記者,現為自由撰稿、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著有《營養聖戰40年》。好奇型,過敏座,小小腦袋趕不上好奇心,人生不甘於一種選擇,採訪書寫是社會參與之其一。


2014/05/07

BGH14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3204541

264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