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是生活中的嘗試、感受、應用和呈現
素養,是知識的吸收、美的體驗、人情的互動
素養,是自主性、自我管理、創意、表達力
素養,是家庭氛圍的潛移默化
素養,讓孩子一生走得更長更遠
用心教育的爸媽,是孩子最好的素養老師
家庭的日常點滴,深層內化孩子的素養力
素養教育是孩子邁向未來的能力,也是爸媽給孩子的珍貴禮物
以愛為始、以素養為目標,發展孩子成為AI新世界人才
全球疫情讓教育與學習面貌有了巨大改變,但不管線上線下、實體虛擬,爸媽的角色永遠最重要,既是溫暖的陪伴者、耐心的引導者,也是策略的建議者,及檢視成功或失敗的討論者。
我就跟所有母親一樣,在愛裡,學習如何去愛;在情境裡,找出適合孩子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透過陪伴、閱讀、談話,甚至無聲的抱抱,傳遞這個家所堅信的價值。我也在路途上,跌撞匍匐的學習怎麼當媽媽。
我期待自己不只是媽媽,也能以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擔任政策與家長間的橋梁,讓家長了解什麼是素養教育、未來世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大型評量命題趨勢,以及符合素養導向的學習策略……等。
爸媽是孩子探索世界時最初的同行者,爸媽的愛與灌溉,為孩子描繪出屬於他獨特的生命素養風景。陪伴許多家庭創造美好的素養風景,是我開始教育書寫的初衷。
祈願本書的出版,能為您我、家長與教師間創造多贏;而最大的贏家,是我們所愛的孩子。
——顏安秀
▶ 你和孩子曾遇到這些學習與教養難題嗎?
▶ 資深名師顏安秀這樣教自己的孩子
資深名師顏安秀具二十二年教師資歷,曾任教育處課程督學,現為國小候用校長,同時身為兩個學齡孩子「雙果姊妹」的母親。
安秀老師首創「家庭素養教育」,這本新書記錄分享她在家庭中創造素養情境、實踐素養教育的經驗,將新課綱核心素養巧妙的與家庭教養結合,與孩子建立更深的愛與連結。四十八堂親子課,是父母認識素養教育的開始,更是親愛相伴、共同滋養與成長的親子互動旅程。
以「愛與陪伴」為定錨起點、以「家庭教養」為豐潤沃土,讓孩子向著陽光生長茁壯,描繪孩子生命的素養風景,也推動一個家庭的成長。
家庭,是培育素養的關鍵核心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引導者
以家庭素養教育打造孩子的底蘊、厚實孩子的雙翼
▋素養,家庭內生成──家庭信念與基礎素養
▋素養,互動時塑造──家人相愛與互動素養
▋素養,學習中實踐──知能成長與學習素養
▋素養,閱讀裡浸淫──認知深化與閱讀素養
▋素養,旅途上發展──世界探索與旅行素養
★本書特色
資深名師顏安秀具二十二年教師資歷,曾任教育處課程督學,現為候用國小校長。
本書將家庭素養教育分別以「家庭信念」、「家人互動」、「知能學習」、「閱讀寫作」、「旅行體驗」五大面向深入闡述,有別於目前素養教育多著重於學校課程設計,更開創「親子教養」主題的深度與高度。
作者分享在家庭中實踐素養教育的策略與心法,親切溫馨,讓家庭素養教育連結爸媽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建立安全感與學習信心。
作者以任教小學二十二年經驗,精心設計爸媽輔助學校學習的配套策略,兼具「生活化」、「遊戲化」與「高效能」。
最難教的「閱讀與寫作」,作者以實用心法和實作方法切入,忙碌爸媽也能輕鬆上手。
作者首創「旅行素養」,細膩演示如何讓家庭旅行除了休閒娛樂與情感連結,也能成為有長度、有廣度、有深度的全方位素養教育。
▶本書目標讀者:小學生父母、小學生教師、學前幼兒父母、學前幼兒教師。
● 現為國小候用校長及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宣講講師,教學年資二十二年
● 曾任基隆市政府教育處課程督學及國民教育輔導團輔導員,現任職於基隆市閱讀教育資源中心
● 曾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特殊優良教師等獎項
十八歲離開家鄉臺南,遠赴花蓮求學。畢業後到基隆市小學任教及完成碩士學位。經過教學實務與行政職務的豐富歷練後成為候用校長,擔任教育處課程督學,協助新課綱於教學現場的推動。
身兼「媽媽」、「教師」與「教育行政工作者」,充分理解家長在時代變動下,對孩子未來的期許與擔憂。2020年成立臉書粉專「顏安秀‧素養旅行」,並同步在教育媒體平臺發表,不只是用文字記錄孩子的成長,更期許自己能成為政策與家長間的橋梁。
本於分享與交流的初衷,左手書寫教育趨勢與學習策略,右手描繪家庭內的愛與陪伴;而貫穿其中的,是對閱讀的相信與熱愛。
擔任教職二十餘年,深知一線老師的兢兢業業與努力,和不能停下腳步的學習。在知識迅速迭代的今日,期待能與爸媽們互勉:「教育從家裡先啟動,更為深化而溫暖。」孩子的根本與基礎,在家庭;父母帶給孩子的,才是最深厚扎實、得以陪伴一生的「素養」。
推薦序 家庭是最佳的教室、父母是最好的導師 / 林玫伶
推薦文 一張溫暖的素養之網 / 李儀婷
推薦文 培養孩子終身學習,從父母做起 / 林祝里
推薦文 和孩子在愛裡相伴,學習成為更好的大人 / 蘇明進
自序 爸媽的愛,描繪孩子人生的素養風景
第一章 素養,家庭內生成——家庭信念與基礎素養
1 後疫情時代,家庭素養教育的重點
2 終身學習的爸媽,是最好的榜樣
3 爸媽能給的三件禮物
4 孩子最好的激勵啦啦隊
5 今天讓孩子自主做決定了嗎?
6 孩子能自主做決定的兩大祕密
7 孩子的系統思考與練習
8 好好說話的父母,教出把話說好的孩子
9 給與不給,新世代的載具學習
10危機,擁抱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二章 素養,互動時塑造──家人相愛與互動素養
1 孩子如何愛人?從愛爸媽與這個家開始
2 父母的等待,是最好的愛
3 孩子的學習胃口,哪裡來?
4 共同成就有儀式感的家
5 不只愛著孩子,也讓孩子陪伴我們
6 引導孩子看往世界的窗口
7 父母眼裡,最美的風景
8 和孩子聊聊我們的朋友
9 學習道歉,孩子更愛你
10 沒有最好的教養,只有最合適的互動與欣賞
第三章 素養,學習中實踐──知能成長與學習素養
1 學習之旅,從錯誤筆記開始
2 確實訂正,比練習更多還重要
3 戰勝素養導向評量
4 爸媽陪練素養題的三大心法
5 避免粗心,提升應考素養
6 成功或失敗,都要好好檢討
7 終結親子作業戰爭
8 關於孩子的分數,該看什麼?
9 怎樣獎賞,才能激勵進步?
10 有效學習的工具
11 學習,只靠老師已經不夠了
12 什麼事比學習成效更重要?
第四章 素養,閱讀裡浸淫──認知深化與閱讀素養
1 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閱讀?
2 從圖到文,進入更寬廣的閱讀世界
3 實體書店,孩子成長中的閱讀美景
4 剪報,啟動閱讀的好幫手
5 親子讀報討論與引導寫作
6 小孩教小孩閱讀寫作
7 爸媽先是好聽眾,再是好聊伴
8 走向親子同讀共寫的路
9 讓孩子愛上閱讀,爸媽不要做的五件事
10 鼓勵孩子閱讀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第五章 素養,旅途上發展──世界探索與旅行素養
1 旅行,素養學習最好的場域
2 打包行李,是出發的第一步
3 美,從街市閱讀去感受
4 愛,放在旅行的書寫裡
5 真實豐富的體驗,在教室外面
6 開啟下一段,新的素養旅行
素養導向試題對孩子與家長來說都是挑戰。其實,對老師們也是。全國的老師們,在過去這幾年間,被大量調訓和參與研習,學習怎麼「出素養題」。
素養導向試題不容易命題的原因是,需要與生活情境結合,而且也必須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年級愈高,素養題的變化愈多,有的還會做不同學科/領域的結合,也更著重孩子的常識是否豐富。
之所以會如此命題,是因為要敘述清楚一個現象,得鋪陳很多脈絡或情境,才能順勢帶入要問的問題,所以字數比過去多很多,相當考驗閱讀速度和耐力。
素養題第二個特徵,就是「跨領域」。一道數學題,可能從科學故事切入,也可能從歷史角度入手。孩子的生活經驗或歸納能力愈來愈重要。
素養題的第三個特徵,就是題目中給的訊息,未必都是解題的要素。這點在數學題上更顯難度,因為不是所有出現的數字,都會在算式中出現。但有的解題要素,卻又不會直接給,需要孩子多思考一層再推導出來。
綜上所述,面對深具挑戰的素養導向試題,爸媽要陪伴孩子建立的能力至少有三:閱讀力、生活體驗力,和釐清問題力。
三種能力的建立,都不是純粹的認知學習,老師在教學上會引導,但家庭內的薰陶和內化,卻顯得更為重要。
陪練素養題,對家長來說,初入門的心法也有三個:心態、養成、實務。
素養導向題目已是大考必然,雖然它跟所有家長的成長經驗完全不同,但請敞開心胸接受這世界趨勢,也請在孩子面前保持樂觀的態度。
如果父母抱怨「落落長的題目到底在問什麼?」或「搞什麼啊?數學不考公式、不考圖形,講一大堆歷史背景要幹麼?」之類,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排斥感。
未來素養題型的配分比重,一定是愈來愈高,所以不如抱持樂觀態度面對,順應世界趨勢陪著孩子往前走。
孩子從低年級升上中年級,定期評量(月考)有可能就出現素養題了,就像那時候水果姊也會回家抱怨:「好多字,我都來不及看!」「哇,現在的題目好有挑戰性啊,果然是中年級,程度更高了。」我藉機稱讚孩子程度變好了,依水果姊個性,她會更努力鞭策自己去「適應」題型。
再看情況媽媽會介入「獻策」,至少可以幫忙孩子節省答題的時間:「題目字這麼多挑戰真的很大,愈來愈不容易了(表示對孩子困難的同理)。那這樣好不好,我們來玩快問快答,媽媽出幾個問題給你,但你要控制作答時間。如果短題目你都可以答得又快又好,長題目就有時間來處理了。」
既然素養題重視閱讀速度和耐心,那麼,孩子閱讀「長文」的能力,就更加重要。
這一點其實不容易,因為社群上的訊息閱讀和吸收,其特性就是淺碟、快速、輕薄。甚至孩子刷短影片的時間,已經大過於閱讀文字的時間。「讀字」變得很難,更何況「讀很多字」。但是,若要讓孩子掌握素養題,絕不能出現考試時才是他這段時間唯一「一口氣讀這麼多字」的狀況。建立讀長文的耐心,不如從好看的故事入手吧!有趣的情節,會讓長文降低難度,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整篇看完。對於剛起步的孩子,爸媽別忘了誇張式的讚美,這會是下次長文閱讀的動力。
有些橋梁書推出一整套,爸媽可以買來當作閱讀長文的練習。內容難度的判斷標準,可以從插圖的比例多或少來看。若低年級開始要練習看長文,可以考慮為孩子挑有注音的版本,降低閱讀難度。我一直告訴孩子,「享受故事」比起認出/拼讀每個字更重要。不需要在閱讀長文的過程中,嚴格確認孩子懂了每個字詞。確保孩子從閱讀中獲得開心滿足,是更重要的事。
另一個跟長文閱讀一樣重要的,是擴大生活經驗,與生活體驗後的親子對話。雖然大人工作生活真的很忙,但仍要撥空跟小孩多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尤其在旅行時,可以討論時事,也讓孩子說說觀點。
孩子還小時,口語表達或許沒這麼流暢,說起話來思緒跳躍,詞句也不一定連貫。父母可以歸納孩子的話語,再說一次給孩子聽。這種潛移默化,孩子的口語表達會更有條理,思維會更清楚。
培養孩子建立看待萬事萬物的系統很重要,雖然這並非一蹴可幾,也很花費爸媽的時間和心力,但藉由談話,逐步確認孩子的理解程度、也構建孩子的歸納統整能力,長期來看,這項投資非常值得。
「養成」,需要漫長的累積。但實務的技巧,在面對解題時可以省力一點。落落長的素養題,一大段落的文字確實不好理解。教孩子把文字線索「切分」、標小點,理出幾個重點,這樣就好懂多了。
通常,段落裡的「句點」,可以算是小結,作者講完一個小重點。一個段落,大概會有三至四個重點。把段落像是庖丁解牛那樣拆一拆,整段的理解,將會容易許多。
平常就可以練習拆解,隨手可得的短文(含報紙或雜誌),只要是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就可以拿來跟孩子一起玩「拆段落」的遊戲。或者,每次素養題發回來,不管孩子答對或答錯,都可以再次討論怎麼切段落。久而久之,孩子在評量(考試)時看到長文,也就會因為有拆段落的能力,而不這麼害怕了。
其實,所有的心法不管有幾招,最關鍵的還是陪伴和對話。邀請孩子找來閱讀素材、和孩子討論,及一起理解題目。
對爸媽來說,這也是一條新鮮的學習之路,畢竟我們不是考素養題長大的。對孩子說:「爸爸媽媽跟你一起吧!我們一起來看看題目/我們一起來討論看過的書。」經年累月下來,孩子的學習收穫、親子間的親愛濃度,一定都能看得見。
全球疫情前,自助旅行的準備、出發、歷程和歸來,一直是我們四口之家的生活重心之一。兩個女兒水果姊和可樂果妹早在寶寶時期,便習慣「旅行」和「閱讀」同樣是與父母間重要的話題。因為我們相信,在旅途中所有眼見、手摸、耳聽及感受到的全部,都建立在孩子的大腦資料庫裡,鋪墊成個人氣質涵養的基礎。
原本只是單純把旅行視為親密的家庭時間,除此之外,並未深入思考「旅行」與當時還沒上路、但已喊得震天響的新課綱「素養」之間有何關係。
直到2019年夏天,一場師生及母女三人的「日本關西鐵道文青之旅」,橫跨瀨戶內海到日本海,晨起晚歸,我看到當時只有九歲的水果姊的耐力與穩定;漫長的車程時間,我看到她自我安排的能力;拜訪日本友人時,我也看到她跨過語言隔閡,與日本小朋友和善玩在一起的喜樂。每到一個景點,我的高中恩師王美霞老師便帶水果姊探索職人精神、認識藝術季上草間彌生的創作能量,也學習理解並敬重異國文化。
八日的旅行,好似一段濃度極高的學習歷程,我看見孩子的視野與胸懷一寸寸被開啟,讓她用謙卑的態度迎接、吸收、欣賞原本不認識的世界。新課綱的基本理念「自發」、「互動」、「共好」的最佳實踐場域,竟然是在旅途中。
回來後,同行的美霞老師鼓勵時任課程督學、比一般民眾更頻繁接觸也更了解新課綱的我,結合政策的轉譯與生活的實踐,導入素養教育的實踐,分享給需要的家長,這就是我設立臉書粉專「顏安秀.素養旅行」的緣由。而陪伴許多家庭創造美好的素養風景,更是我開始教育書寫的初衷。美霞老師長期推動公益與文化的平台「南方講堂」,則是我看齊效法的典範。
寫作粉專以來,社群媒體上快速的回饋與讀者來訊,讓我更深一層知道家長的痛點與擔憂。爬梳自己過往擔任導師、教育行政人員及養育兩個孩子的經驗,益發體會到,教育從家庭內先啟動及扎根,效果更為深遠。
在此同時,可愛的雙果姊妹每天給爸媽不同的功課,我就跟所有母親一樣,在愛裡,學習如何去愛;在情境裡,找出適合孩子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透過陪伴、閱讀、談話,甚至無聲的抱抱,傳遞這個家所堅信的價值。我也在路途上,跌撞匍匐的學習怎麼當媽媽。所幸,原本的教育背景,讓這條教養之路,風景比風雨多。
這些歷程,我持續以文字誠懇記錄,希望與家長共勉。有時候也會喚起當時報考校長的初衷:「不只想照顧一班孩子,更想照顧一校的孩子」。如果能藉由這樣的相互激勵和傳遞,發揮更多教育正向影響力,對一個教育人而言是莫大的光榮,也不辜負眾多教育前輩默默示範的身影。
寫這本書的同時,也一直想起年幼時,母親為我的閱讀及寫作奠基,更深刻相信,人不管走了多遠,家庭的根與所領略的愛,決定人生的步伐是否穩健長久。
本書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聚焦於家庭內的基礎素養和互動素養。這是孩子未來有能力出發的源頭,而能給予人生寶貴禮物的就是爸媽了。
第三章是所有家長很關切的學習議題:素養教育對學習有什麼影響?孩子面臨的考試又會因素養教育而有什麼變化?
接著帶出第四章的閱讀素養。閱讀力,是孩子要通過素養導向各項評測及前進未來世界,所該具備的最重要能力,我也分享了自己和兩個孩子共讀的經驗。
最後一章談旅行。從孩子的成長來看,素養學習最好的場域,就在旅途中。旅行帶給孩子的收穫,最為全面。
全球疫情讓教育與學習面貌有了巨大改變,但不管線上線下、實體虛擬,爸媽的角色永遠最重要,既是溫暖的陪伴者、耐心的引導者,也是策略的建議者,及檢視成功或失敗的討論者。爸媽是孩子探索世界時最初的同行者,爸媽的愛與灌溉,為孩子描繪出屬於他們的獨特素養風景。
祈願本書的出版,能為你我、家長與教師之間創造多贏;而最大的贏家,永遠是我們所愛的孩子。
◉ 一張溫暖的素養之網
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溝通專家
本書精準點出所有父母在家庭中會遇到的親子教養困境,如:作業戰爭、應考準備、手足衝突等等。安秀老師挾帶與教養專家不同的敏銳觀點──學校第一線老師,從規範的養成,到柔軟的應對,以「家庭」為核心發展出獨到的素養教育,讓孩子全面被溫柔包覆,並且向著陽光生長,提升孩子生命的養成。
◉ 家庭是最佳的教室、父母是最好的導師
林玫伶,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前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教養的書籍非常多,但是從素養教育的角度切入者卻不多見。父母也可以助素養教育一臂之力,素養可以在家生成、在家培養。家庭是最佳的教室、父母是最好的導師。
《家庭裡的素養課》把大家陌生的素養教育詮釋得具體可行又不抄捷徑,一個個活跳跳的例子不但超接地氣,更鼓舞家長只要用心按圖索驥,都能成為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陪伴者及引導者。
◉ 培養孩子終身學習,從父母做起
林祝里,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
本書完整記錄從孩子一出生便用心打磨的歷程,從家庭氛圍的良性互動、學校學習的配套策略,以及終身受益的閱讀素養,都有非常實用的養成心法,書中俯拾皆是實踐淬鍊而來的金句。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這本書讓你看到作者的正向積極,也道出一位優秀教師教養出優秀子女的過程,理念與實務兼備。
◉ 和孩子在愛裡相伴,學習成為更好的大人
蘇明進,臺中市大元國小教師、親職教養作家
閱讀《家庭裡的素養課》時有著滿滿的驚喜:原來,新課綱的核心素養,可以如此巧妙的與家庭教養結合;原來,有這麼多的策略與心法,能夠帶來與孩子更深的連結。
從基礎素養、互動素養、學習素養、閱讀素養,再到旅行素養,作者巨細靡遺的整理出我們為人父母能夠在家庭裡創造素養情境的諸多寶貴建議。我們和孩子在愛裡相伴,在學習成為更好大人的歷程中,也因而得到更多的滋養與幸福感。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