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學習與成長」是人生最重要的動力,未來願望是「一路玩到掛」!我喜歡「一路玩到掛」這個說法,這原本是美國一部電影的片名(英語:The Bucket List),其實就是遺願清單,也就是你死前想做的夢想清單,中文譯成「一路玩到掛」。
圖片來源:Pixabay
我的臉書粉絲頁有一段話這樣描述自己:我的人生目標是追求人生一切的美好(包含美食),喜歡不斷求新求變、迎接挑戰,更喜歡跟年輕人相處。
「學習與成長」是人生最重要的動力,未來願望是「一路玩到掛」!我喜歡「一路玩到掛」這個說法,這原本是美國一部電影的片名(英語:The Bucket List),其實就是遺願清單,也就是你死前想做的夢想清單,中文譯成「一路玩到掛」。電影裡講述兩個患了末期癌症的病人如何面對癌症的心情,以及如何在他們餘生過著豐富和歡樂的日子。
在英文裡「The Bucket List」 的意思就是一張一定要在死前完成的清單。但是,我認為何必要等到癌症來判定你的死刑才開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為什麼不是現在?
在我的定義中,「玩到掛」指的並不是吃喝玩樂而已,而是用有趣好奇的心情去學習、去體驗生活及嘗試新事物。舉凡有趣的、有學習的、有意義的、沒做過的事,甚至是不同的工作模式或專案都可以去玩玩看。
此時的人生應該走到放鬆、放下、了然於心的境界,凡事不強求、不執著,我期許活著的每一天都要有不一樣的風貌,開拓視野,到我真正「掛」之前,過一種豐富且自在的人生。到了五十歲,會對活著的每一天充滿感恩與反省,覺得能走到今天變成現在的我,必然包括了奮鬥、努力,當然還有幸運。
這時候思考要離開職場的日子也不遠了,可以開始規劃準備,用「一路玩到掛」的心情過日子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態度,因為工作的責任慢慢放下,養兒育女也可能快告一段落,開始有時間為自己著想了。
靜下心想想你的「夢想清單」,有什麼你想做卻一直沒時間去做或不敢去做的,把它寫下來,開始採取行動的時刻到了。人生苦短,年輕的時候沒資源沒時間沒人脈,所以沒能力做,現在這些都有了,還等什麼?到了這個年紀,身邊有些儲蓄,工作的目的不全然是為了賺錢,可以用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態去面對,就像老頑童一樣,一邊玩一邊做,也一邊做一邊玩。
我們可以選擇去當背包客,可以騎單車環島旅行,可以去挑戰百岳,也可以重拾吉他彈唱,因為心是開放的、是好奇的,那麼就會遇到許多好玩的事、有趣的人,生命就不斷的為我們開啟另一扇窗。我想在這樣的情況下,若真的一直「玩到掛」也值得吧!
縱使年過五十,但是我們心裡還是住著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心是熱的,所以仍然熱愛生命,仍然願意接受生命中任何的可能性。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在五十四歲離開職場後,開了個人演唱會、出書、演講,到大學教課,赴倫敦遊學,到大陸開音頻節目,當年輕創業家的導師,參與新創投資,以一年學一樣新事物的方式去嘗試多方位的人生。
寫作、演講、教書、旅行、當新創團隊導師、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嘗試沒做過的事,大大開拓我的視野。記得從四十五歲開始,我養成了習慣,在年底時列出隔年想完成的三件事,這樣持續了十多年,我完成的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富挑戰性,人生累積了豐富的紀錄和成績。例如,我二O一六年完成的目標是:寫一本書、到倫敦遊學,還有到大學開設新的課程。我的二O一七年計畫是:
1.出一本新書。
2.在大陸開一個音頻節目。
3.單車環島。而我上半年就全數達標了。這些計畫和行動讓我不只活得開心,而且覺得生命豐富、有意義。
「一路玩到掛」的精神是積極的、是好奇的、是願意冒險的,不受限於年紀,敞開自己,接受所有的可能性。因為人生不設限,反而會有許多驚喜。中年是人生的黃金期,應該開始去想想還有什麼未完成的願望,有什麼一直想做卻沒機會做的事?現在就開始行動吧,只要體力和金錢都能承擔,就要勇敢的去實踐未完成的夢想,用智慧的頭腦和成熟的心態去做,還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適合?
一路玩到掛,需要一種頑童心態,要保持活動。五十歲正是行動的時刻,Action!
出版日期: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