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第十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獲獎作品熱騰騰出爐,「遠見.天下文化」就佔了4個得獎名額,是兩岸出版界之最!
圖片來源:unsplash;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吳大猷學術基金會
炎炎夏日到來,是適合全家大小一同閱讀的季節。由華人界最具權威、最具代表性的科普類好書評選「第十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獲獎作品也同步熱騰騰出爐。作為海峽兩岸最重要的科學普及獎項,第十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由吳大猷學術基金會主辦,北京中國科學報社、Openbook閱讀誌合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
吳大猷科普著作獎以優秀的中文科普書籍為獎勵對象,分創作及譯作兩類,並分別設立金籤獎、銀籤獎及佳作獎,每兩年評選一次,至今已舉辦十屆。從2002年首次舉辦,十八年來已成為海峽兩岸在科普創作及出版上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橋樑,不僅激勵了眾多科普作者、譯者的創作熱情,也為公眾推薦了大量優秀的科學普及著作。
「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設立的目的在於選拔優良科學普及書籍,推廣科學教育,對象包括臺灣、大陸、香港等地區在內之中文科學普及著作,分初選、複選,及決選三階段。初選與複選階段於大陸及臺灣兩地分別甄選,各推薦9到10本佳作,共同參加決選,角逐金籤及銀籤獎。並以信(內容豐富正確)、達(表達清楚)、趣(吸引讀者,可讀性高)為評選標準。
本屆評選活動於2019年7月開始,至 2020年7月止。自籌備、評選一路到公佈得獎作品,歷時長達一年有餘。並預訂於2020年10至11月間舉辦頒獎典禮及得獎書展等活動。
本屆出版界的報名情況相當踴躍,兩岸地區共超過500件作品競爭,由多位教授、學者共同評選,評選過程將近一年,最終只選出21冊,本次評選活動,天下文化就佔了4個得獎名額,是兩岸出版界之最,代表天下文化的好書,深受各方肯定!
天下文化本次分別獲得了四個獎項:翻譯類「銀籤獎」:《與達爾文共進晚餐:演化如何造就美食,食物又如何形塑人類的演化》、翻譯類「佳作」:《人類這個不良品:從沒用的骨頭到脆弱的基因》、《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以及翻譯類「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這世界難捉摸:霍金也想懂的95%未知宇宙》。
以下四本獲獎好書,邀請各位讀者選讀、分享,這四本好書將是暑假階段最適合全家共讀的科普經典。
1. 銀籤獎(翻譯類):《與達爾文共進晚餐:演化如何造就美食,食物又如何形塑人類的演化》
出版日期:2018.10.31
2. 佳作(翻譯類):《人類這個不良品:從沒用的骨頭到脆弱的基因》
出版日期:2018.12.14
3. 佳作(翻譯類):《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出版日期:2019.1.30
4. 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翻譯類):《這世界難捉摸:霍金也想懂的95%未知宇宙》
出版日期: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