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何不認真來悲傷》、《我將前往的遠方》之後,
郭強生交出了「人生私散文」第三部曲《來不及美好》,成為他告別遺憾之作!
邀請您聆聽郭教授親自分享:
★特邀嘉賓:蘭萱主持人
時間:2018/11/17(六) 19:00-20:30(18:30入場)
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台北市松高路11號)
→立即報名←
經歷過那些一去不復返,
才明白了
美好不是想像,
是命運……
台灣中生代小說家郭強生,從大學時期出版第一本小說之後,至今寫作不輟。小說一直是他的創作主力,直到二〇一四到二〇一五年間,受邀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撰寫專欄,他開始了散文創作。
「過了四十歲之後,寫作對我來說,就是面對自己。」郭強生在人生半百之際,以回顧自己的生命,剖析真實自我為創作主題,寫成「人生私散文三部曲」,從而為他開啟了另一個寫作巔峰!
《何不認真來悲傷》叫好又叫座,一舉獲得當年度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三大獎。
「人生私散文」系列是深刻而動人的作品,首部曲《何不認真來悲傷》以「悲傷」貫穿;二部曲《我將前往的遠方》圍繞著「孤獨」;第三部曲《來不及美好》則關於「告別」,與過去的時代、青春告別——
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閃亮、輝煌、繁花似錦……
這是一個屬於五年級的年少紀事,夢幻、騷動、風花雪月……
青春換不惑,滄桑見真純。
四十年的更迭起落,
讓一整個世代終於懂得了,
收藏與告別,
傳承與自省。
面對過去的自己,究竟該說一聲感謝?還是對不起?
長長的一生與短短的一瞬,他們在交換著什麼低語?
來不及美好,是讚嘆?還是感慨?
答案都藏在你我對時光深情的注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