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工作上了軌道的同時,如果家裡正好有年紀還小的孩子,照顧孩子也很花時間。因此四十幾歲的男女經常抱怨:「我想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卻又必須把時間分給家人。」
圖片來源:hrmagazine
雖說四十歲之後要下定決心終生當個上班族,另一方面,這個階段也是家裡狀況特別多的時候。
近來雙薪夫妻愈來愈多,丈夫與妻子必須分攤家事及照顧小孩的責任。工作上了軌道的同時,如果家裡正好有年紀還小的孩子,照顧孩子也很花時間。因此四十幾歲的男女經常抱怨:「我想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卻又必須把時間分給家人。」
遇到這種情況的人不是只有你,即使沒有說出口,幾乎每個上班族都抱持同樣的想法。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剛升任課長、進入四十歲時,內人卻病倒了,頻頻進出醫院;家裡當時還有三個分別是國中生與小學生的孩子,而且長男還是自閉兒。
我獨自承擔起家事與照顧小孩的工作,因此每天必須在傍晚六點準時下班,才能夠趕在晚上七點回到家,做晚餐給孩子們吃,並準備隔天的便當。我早上五點半起床,為孩子們料理早餐與便當,讓他們準備上學;然後我七點出門,比規定上班時間提早一個小時,也就是八點進公司—這就是我每天的行程。
我不僅有效率的處理家務,在工作上也避免加班,打造可以提高產能的機制,因此團隊能做出一番成果。
不過坦白說,我心中不時焦急的想著:「如果能有更多時間工作,我就可以創造更豐碩的成果了。」我一直期待早日當上課長;等到夢想終於實現時,我更想要擁有自主的時間。
然而不管我怎麼煩惱,眼前的現實也不會改變,因此,我決定接受。一離開公司,我只想著家裡的事情;一走出家門,我只想著公司的業務。我下定決心將兩者完全切割,不受任何一方的問題牽絆。
對於公司與家庭,我都盡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由於可利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思考如何以最短路徑達成目標,捨棄不做也無妨的事,任何情況都擬定策略面對。
我覺悟到自己只能像這樣一步一步前進。悲觀沮喪或怨天尤人的哀嘆:「為什麼只有我這麼倒楣?」於事無補,唯有下定決心:「自己心中的煩惱要靠自己解決。」才會有轉機。
(本文摘自《40歲一定要養成的關鍵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