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數字能力強有什麼好處?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向上司或客戶說明時,如果提出具體數字,對方很快就能夠理解。
圖片來源:PEXEL, CC0 licensed.
編按:曾是上班族的我,退休之後才發現:「40幾歲養成的這些習慣,幫助我成長茁壯。」——佐々木常夫
想要進入經營階層,數字知識不可少
我從以前就對自己的數字能力很自豪。原因在於,我習慣把與自身業務有關的重要數字寫在記事本裡。例如:我所屬的事業部門營業額、獲利變遷、主要產品種類的價格與成本價、我負責事業的市場規模、其他對手公司的市占率等數字。
凡事只要寫下來就容易記得,不只是數字。另外,我也會利用通勤、等待的空閒時間翻閱記事本,將工作相關的重要數字全部記住。
數字能力強,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數字能力強有什麼好處?
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向上司或客戶說明時,如果提出具體數字,對方很快就能夠理解。
舉例來說,相較於「今年的目標營業額是比去年成長兩成」的說法,改為﹁去年的營業額是1,500億日圓,今年的目標是1,800億日圓」,這樣一來,聽的人更容易掌握營業額成長的規模。
「成長兩成」的感覺很模糊,改以「1,500億日圓」、「1,800億日圓」等具體數字說明的話,對方也能憑自己的經驗或感覺,立刻判斷:「照現狀來看,可以提升300億日圓吧。」對方認同你的說法,就能夠縮短決策的時間,彼此協助提升工作效率。
上司與客戶信任數字能力強的人
相較於被問到:「業務一課的營業額是多少?」回答:「呃,我現在就去確認。」能夠立刻回答:「去年的營業額是2.1億日圓。附帶一提,業務二課是1.6億日圓。」能有這樣表現的下屬,理所當然會被認為「可靠」。
因此,我希望各位經常把重要數字擺在腦子裡,並了解它在經營上代表的意義。這將成為提高40歲之後的工作品質與效率的基本能力。
(本書摘自《40歲一定要養成的關鍵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