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人類要超越AI的關鍵在於,不要只陷入「I」(Intelligence;智力)的困境, 要著眼於「A」(Artificial;人造的),AI永遠贏不了人類的,便是一顆人文關懷的心。
圖片來源:pixabay,CC0 Licensed.
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選出史上第一位女校長哈克斐德(Susan Hockfield),她決心改變MIT,使MIT成為有人文氣息的校園,於是設立了文學、藝術、經濟、社會、語言等學院與系所。與此同時,與MIT等量齊名的加州理工學院則做了不同的決定,一意專注於發展成最好的科學聖地。加州理工學院培養出37位諾貝爾獎得主,曾獲38座諾貝爾獎,時至今日卻深感危機。
若論科學成就,加州理工學院要優於MIT,但如今的MIT,無論理論、科技、研發、應用、與哈佛的雙聯學位等,遠比加州理工學院多樣、活潑而生動。這正是因為MIT懂得人文「尊重他人」的精髓,打破科系之間的藩籬,給學生最廣的選項,讓大家創造自己的專業,發揮最大的能力。
MIT會有這樣的改變,完全是以人文為底蘊和動力,才能成就真正的價值。因此,我也期許北醫大,如果北醫大在社會的價值像是個皇冠,那麼人文藝術中心應當成為皇冠上那顆珍貴的寶石。
尤其,面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挑戰,人文關懷將是醫者與AI最大的不同之處。
超越人工智慧
在美國已經展開試驗,5年內,臨床上可能真的會出現AI助理醫師與AI助理護理師,病人只要按鈴,便可得到需要的照護,大大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自從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Go(阿爾法圍棋)打敗棋王,也打垮人類對未來的信心。AI的進展,為包括醫療在內的許多領域帶來了恐懼。不過,人向來活在恐懼中,我們應該看清恐懼的真實面貌,不受恐懼壓制。舉例來說,《浩劫餘生》、《猩球崛起》等許多電影以猩猩統治人類為題材,也讓一些人開始害怕這是否有可能成真,但事實上,歷經上億年演化後,猩猩並未統治人類。
換個角度思考,恐懼正是人的動力。知識是勇氣的延長,我們愈了解自己能做什麼,愈可以抑制恐懼,甚至超越AI。
我曾接待打造AI癌症治療輔助系統「華生醫師」的專家,問他是否有贏過AlphaGo的方法。專家回答我,讓一位完全不會下圍棋的人與AlphaGo對弈,他的下法完全不在圍棋規則內,AlphaGo沒有相應之道,將會陷入思考而無法出手,此時若是限定時間(即舉行快棋賽),人類便會贏。
人類要超越AI的關鍵在於,不要只陷入「I」(Intelligence;智力)的困境, 要著眼於「A」(Artificial;人造的),人都有弱點,人造之物難道會沒弱點嗎?
AI需要人類灌注知識,它一開始只是會速讀的機器而已,其後才發展出認知能力,能判斷好壞。AI的知識庫是單向的,如果要AI寫一首詩,它可以搜尋一萬首詩,以此為背景寫出好詩,要它寫一百首詩,重複性會太高,假如再要它以「無題」為題目寫詩,它便無所適從了。
除此之外,AI永遠贏不了人類的,便是一顆人文關懷的心,因為它畢竟不是人。我的患者經常會問:「我快死了嗎?」醫師會說:「沒有人不死,但我們將時間交給上帝,做好我們的職責,讓我們一起戰鬥!」但假如問AI同樣的問題,答案卻可能是:「我不知道,請去問上帝。」這不是個好答案,只會造成病人與醫師之間的鴻溝。人文正是將來可以超越AI的唯一力量。
(本文摘自《向世界出發,走回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