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要實現善,必須先付出關懷與珍惜別人。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人未必時時與人相處,即使與人相處也未必事事皆可如意。因此,懂得如何自處或對待自己,是人生必學的一課。孟子說了一句心得,可謂發人深省。他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上》)這句話分為三小段,其中第一句最抽象,第二句最讓人嚮往,第三句則比較落實。
「萬物皆備於我」在說什麼?「我」是指每一個人,萬物在每一個人身上都齊備了。表示每一個人都沒有缺憾,都具備了所需要的一切。換言之,即是對萬物一無所求。只要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條件,像顏淵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論語.雍也》),然後天地雖大、萬物雖多,與我有何關係?富貴榮華、名利權位,又與我有何相干?
「反身而誠」是說反省自己做到了真誠,不為任何利益而損傷道義,也不為任何理由而委屈別人,保持光明坦蕩的心胸,那麼就可以體會「樂莫大焉」的意境了。當然,所謂真誠,並非自以為是,而是隨時可以展現為具體的善行。孟子談到,在做到「仁、義、智、禮、樂」之後,就會快樂起來,到「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的地步(《 孟子.離婁上》)。然後,努力實踐推己及人的恕道,就是行仁的最近途徑。孔子所謂的「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不可脫離人我之間的關係。孟子談到真誠時,也不會忘記由恕(將心比心)來實踐仁。
由此觀之,儒家的快樂觀很清楚,就是在明白人生正途之後,堅定心志往前走。人生正途是順著人性的要求而展現的。這樣的人生始於明白善是什麼,再出之以真誠,由內而發產生力量,使自己主動行善。為了完成這個目的,有所犧牲在所不惜。所以孔子會說「殺身成仁」(《 論語.衛靈公》),孟子會說「舍生取義」(《 孟子.告子上》),明明是犧牲生命,但卻使用「成、取」兩字,反而像是大有收穫。學會上述思想,人生操之於己,快樂自然也將如影隨形。最後,在抵達生命終點之前,人還可以朝什麼境界去修養呢?
摘自 《國學與人生》
Photo:Eric Kilby,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