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要實現善,必須先付出關懷與珍惜別人。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人未必時時與人相處,即使與人相處也未必事事皆可如意。因此,懂得如何自處或對待自己,是人生必學的一課。孟子說了一句心得,可謂發人深省。他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上》)這句話分為三小段,其中第一句最抽象,第二句最讓人嚮往,第三句則比較落實。
「萬物皆備於我」在說什麼?「我」是指每一個人,萬物在每一個人身上都齊備了。表示每一個人都沒有缺憾,都具備了所需要的一切。換言之,即是對萬物一無所求。只要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條件,像顏淵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論語.雍也》),然後天地雖大、萬物雖多,與我有何關係?富貴榮華、名利權位,又與我有何相干?
「反身而誠」是說反省自己做到了真誠,不為任何利益而損傷道義,也不為任何理由而委屈別人,保持光明坦蕩的心胸,那麼就可以體會「樂莫大焉」的意境了。當然,所謂真誠,並非自以為是,而是隨時可以展現為具體的善行。孟子談到,在做到「仁、義、智、禮、樂」之後,就會快樂起來,到「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的地步(《 孟子.離婁上》)。然後,努力實踐推己及人的恕道,就是行仁的最近途徑。孔子所謂的「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不可脫離人我之間的關係。孟子談到真誠時,也不會忘記由恕(將心比心)來實踐仁。
由此觀之,儒家的快樂觀很清楚,就是在明白人生正途之後,堅定心志往前走。人生正途是順著人性的要求而展現的。這樣的人生始於明白善是什麼,再出之以真誠,由內而發產生力量,使自己主動行善。為了完成這個目的,有所犧牲在所不惜。所以孔子會說「殺身成仁」(《 論語.衛靈公》),孟子會說「舍生取義」(《 孟子.告子上》),明明是犧牲生命,但卻使用「成、取」兩字,反而像是大有收穫。學會上述思想,人生操之於己,快樂自然也將如影隨形。最後,在抵達生命終點之前,人還可以朝什麼境界去修養呢?
摘自 《國學與人生》
Photo:Eric Kilby,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