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真正成功推出創新產品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獨力完成一項發明,而是因為他們能從很多人身上學到新知。
《創新者們》推薦序
作者:翟本喬〈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你可能聽說過,福特在他的汽車廠使用生產線而大幅提高了生產力,但你知道生產線的原理是來自於1790 年法國數學家戴普羅尼的想法嗎?你是否也知道,把複雜的運算變成一系列的簡單程式碼,也是源自同樣的概念?
你可能聽說過,很久以前的電腦用打孔卡片來儲存程式,但你知道打孔卡片最早是用來控制紡織機上面織出來的花樣的嗎?
在談到發明家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立刻由課本或小說裡的內容,想到像愛迪生、富蘭克林、達文西這樣的人物,一個人想出了許多改變歷史的重要發明。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錯誤印象,它其實是來自於人類崇拜英雄的本能,使得作家把科學史過度簡化所造成的一種現象。任何一種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發明,都來自一群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會是一個人獨力完成的。而整個由發明到普及的過程,也不是革命性的一夕改變,而是逐步地讓普羅大眾漸漸接受。
《創新者們》這本書從愛達談起,乍看之下像是一個發明家的傳記。但隨著情節的舖陳,作者帶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娓娓道來他們對電腦和網路的貢獻。
書中提到了許多了解電腦歷史的人熟知的角色(不止是人而已),例如巴貝奇、圖靈、馮諾伊曼、夏濃、艾肯、阿塔納索夫、莫渠利、艾科特、霍普、蕭克利、摩爾、貝爾實驗室、諾宜斯、基爾比、葛洛夫、洛克、布許聶爾、李克萊德、泰勒、羅勃茲、巴蘭、克萊洛克、瑟夫、布蘭德、恩格巴特、凱伊、全錄園區、麥卡西、羅伯茲、艾倫、蓋茲、沃茲尼克、賈伯斯、布李克林、斯托曼、托瓦茲、軟體、網際網路、電子郵件、電子布告欄、數據機、線上論壇、布萊恩、美國線上、馮麥斯特、高爾、柏納-李、安德生、瀏覽器、霍爾、威廉斯、部落格、坎寧安、威爾斯、維基百科、楊致遠、雅虎、佩吉、布林、搜尋引擎、等等。但作者也不厭其繁地帶入了另外數十個次要的人物,而書中對他們的貢獻不是只以三言兩語帶過,而是不斷記錄他們和主線人物之間的互動,以及每一次互動時所提出的想法以及增加的價值。
你覺得前面這一段提出了太多的名字了嗎?我認為不這樣不足以彰顯出作者為了傳達他的理念所花費的巨大心力。透過這樣的呈現,作者在書中反反覆覆,不下十次的提到一套重要觀念:
一、偉大的創新通常是集體努力的結果,融合不同來源的小發明後產生的大結果。個人的靈光一現,其實是群體創造力交互激盪後爆發出的美麗火花。
二、個別天才和團隊合作並不衝突,而是相輔相成。有創意的天才想到的創新構想,必須仰賴和他們緊密合作、技術嫻熟的工程師把概念變成新發明。然後技術專才和創業家組成團隊,合力把新發明變成實際產品。
三、真正成功推出創新產品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獨力完成一項發明,而是因為他們能從很多人身上學到新知,融滙貫通後加上自己的創新,再建立一支強大執行力的團隊,配合靈敏的商業頭腦,來實現他們的夢想。
資訊時代的實現,來自於這一場從十九世紀開始,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腦力激盪。如果我們沒有設法去瞭解這些重大發明的來龍去脈,而只是試圖複製它的成果,那是注定要失敗的。最近幾年,台灣不管是產官學界,都一窩蜂把創新創業當作救國靈丹,拚命要把年輕人送上火線。希望這本書能讓大家對創新創業的過程,以及幕後所需的大環境背景,有更深入和真切的認識,而不再是揠苖助長,冀望人海戰術能讓創新創業一蹴可及。我們需要建立尊重天才、但又重視團隊的態度,追根究柢、發掘事實的習慣,以及跨域合作、多方結合的制度,才能在未來一百年腦力密集的世界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摘自《創新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