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這本書的作者是博學多聞的典型,全書旁徵博引,字裡行間也充滿哲理深思。
這本書的作者是博學多聞的典型,全書旁徵博引,字裡行間也充滿哲理深思。
作者探討科技創新且導引讀者去理解,所謂科技創新其實無法離開人文環境,也就是說科技創新宛如嬰兒宛如幼苗可成長可茁壯,但文化與人文宛如母親宛如土地是撫育與滋養的源頭。這樣的觀察串起科技與文化的臍帶,這種哲思很有孔夫子「依於仁、遊於藝」的趣味。
也難怪書中引述賈伯斯的話「單是科技發展是不夠的, 科技發展要能配合人文教育,配合人文科學,才能帶領我們直達心靈嚮往的國度」來作最後一章的結論。
本書闡述資訊科技的發展歷史,介紹諸多科技發展傑出人物,從數學的模型創建到半導體發明的歷史人物,故事豐富人物精彩層次分明很值得細細的品嘗。
但往下發掘此書因為體系龐雜而不乏艱深苦澀之處,閱讀感受上有少年時期第一次閱讀「蒙田隨筆」的奮鬥趣味,書中思想糾葛敘事微妙,而背後隱含博大精深的思考,當時不解古希臘斯多葛學派伊比鳩魯學派的梗略而容易流於飛快閱讀的浮光掠影。因此細心讀者可以閱讀本書,把他成為知識導覽與擴大閱讀的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