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原諒就是不再期望過去能有所不同。接受逝者已矣,把握當下這一刻,讓自己前進。原諒,讓你自由。
圖片來源:unsplash
原諒就是不再期望過去能有所不同。接受逝者已矣,把握當下這一刻,讓自己前進。原諒,讓你自由。
對許多追尋平和與意義的人而言,痛苦最折磨人的根源,就在於努力去原諒。
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經歷了童年受虐和個人背叛的創傷,因此十分同情那些面臨極大困難的人。放下所有仇恨、放棄復仇、放開過去原本可以如何的幻想,是人生中最艱難的靈性挑戰之一。但我向你保證,這也會是最值得的。因為原諒的另一面就是自由。
我曾經以為原諒就是要接納冒犯自己的人,藉此寬恕對方的行為。我不明白原諒真正的目的,其實是不要讓對方的一舉一動再度影響我如今的生活。
直到一名專家傑瑞.詹保斯基醫師(Dr. Gerald G. Jampolsky)在「歐普拉秀」中分享了他的定義「原諒就是不再期望過去能有所不同」後,我的想法才因而轉變。
這句話真是讓我感動不已!對我來說,當下就是一個超驗的時刻,比頓悟還重要。我實在太喜歡這個想法了,因此將之視為我個人的真言。
將這個原則當成靈性法則,讓我更進一步過著自己最佳的人生。如果你是「心靈週日」的觀眾,就會知道我時常分享這個想法。相對的,「心靈週日」的來賓和我分享的人生經驗,也讓我更深入並進一步探討原諒的運作方式。我希望你也能運用本章提供的智慧,發掘需要自己原諒的地方。
暢銷書作家及靈性導師伊雅娜.范贊特上節目與我暢談時,我告訴她,我將她與我分享的原諒意義,記錄在這些年來我收錄引言的小本子裡:
「你可以接納或排拒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但除非治癒過去的傷口,否則你會持續流血。你可以用食物、酒精、毒品、工作、香菸、性愛來包紮出血的傷口,但鮮血最後還是會滲出來,弄髒你的人生。你必須鼓起勇氣拉開傷口,伸手進去挖出讓你陷在過去的痛苦核心,也就是回憶,並和這些回憶言歸於好。」
這番話對我來說意義十分明確。抗拒原諒的需求就像在血管裡注射毒液,是在向傷痛、損失、憎恨及失望屈服。接納事實。這件事的確發生了,但如今都過去了。下決心面對內心愈來愈劇烈的痛苦,讓痛苦過去。允許自己放掉過去,步出自己的過往,走入現在。原諒,讓自己自由。
【書籍資訊】
《生命不斷對你訴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