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媒體天后歐普拉分享生命智慧: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真正給予他人能量與支持。她透過每日小儀式,如泡熱水澡、點蠟燭、寫感恩日誌與靜坐,讓身心得到休息與滋養。她提醒,即使生活忙碌,也要停下來檢視自己的需求、放空與深呼吸,這樣才能保持效率、心靈平衡,並擁有更多養分提供給需要你的人。
我其實一點也不像別人想像中那麼容易緊張。過去這些年來,我已經學會把我的能量聚焦於當下,全然覺知每一片刻正在發生的事,不再擔心什麼事該發生卻沒發生、什麼事出錯了,或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過,因為我手頭上實在太多工作,如果我沒能找到一個紓壓的管道,我肯定會效率不彰,而且搞不好還會有點抓狂。
沒有人生來就該馬不停蹄,全力衝刺。這也是為什麼你若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與照顧,你的身體就會以生病或筋疲力竭的形式抗議。而我通常如何回歸原本的自己呢?我幾乎天天和蓋兒聊天。而且,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點亮一、兩支蠟燭,好好泡個熱水澡。這聽起來或許有點做作,不過,花一分鐘時間專心凝視燃燒中的蠟燭,同時好好放鬆、深呼吸,會讓整個人非常平靜。每晚睡前,我都不會閱讀或觀看任何節目,包括夜間新聞,因為那會讓我感到焦慮。而且我不喜歡斷斷續續地做夢,為了確保睡眠品質,我醒著的時候一定會好好處理困難的情況。此外,我也會寫感恩日誌。在工作一天結束後,為了讓自己沉澱下來,我會閱讀一本好小說,或只是單獨靜坐,回歸我的中心──這就是我所說的「放空」。
身為女性,我們一直遭受洗腦,總是以對別人好為名,犧牲自己的一切。如果有一丁點好處剩下,我們才覺得或許可以為自己留一點。我們必須捨棄這些過去被灌輸的信念。我確實知道的是,你無法給出自己並未擁有的東西。你若任由自己身心耗竭到情緒低落與心靈空虛的地步,只剩下習慣驅使你行動,屆時每個人都會是輸家,尤其是你。
我曾經錄過一集節目,邀請一位人生教練來聊聊「自我照顧」的概念,也就是將自己的需求放在別人的需求之前,結果引來現場觀眾噓聲大起。現場的女士們光是聽到別人建議她們應該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的需求之前,就感到不滿了。我中斷對談,進一步解釋,沒有人說你應該拋下孩子不管,放任他們挨餓。這位人生教練只是建議你應該先滋養自己,如此一來,你才有更豐富的養分提供給最需要你的人。這就跟飛機上的氧氣罩原理一樣,除非你先戴上氧氣罩,否則你根本沒有能力拯救別人。
所以,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需求。清空思緒,讓自己放空,放下執著,提醒自己,這個當下是你唯一確實擁有的片刻。
(摘自〈洞悉〉)
What I Know For 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