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智慧型住宅將處處裝設服藥提醒器、遠距健康照護裝置、中風復健輔具、智慧體重計、樓梯升降機。從某種層面上來看,的確是很好沒錯。科技產品的設計太常無視於失能民眾的需求。
圖片來源:unsplash
二OO四年時的智慧型住宅對年長者而言,沒什麼好興奮的。幾乎沃爾泰拉會議上的每一個人,都不把智慧型住宅當成住戶可以自行運用的工具,而比較像是維生系統。
智慧型住宅將處處裝設服藥提醒器、遠距健康照護裝置、中風復健輔具、智慧體重計、樓梯升降機。從某種層面上來看,的確是很好沒錯。科技產品的設計太常無視於失能民眾的需求,智慧型住宅是一個盡全力替他們尋求解決方案的子領域,但同時也令人不安,因為這顯示「老年」在優秀年輕工程師與設計師心中,完全與「健康不佳」及「大腦出狀況」畫上等號。
如同我在高齡運輸領域的經驗,銀髮科技提供銀髮族許多立意良好、顧及基本身體需求的設計,然而如果有人想吃冰淇淋呢?想都別想。研討會上討論的那種解決方案只求讓人們保住性命,卻犧牲掉讓生活值得活的體驗。
我要再次強調,科技及其他產業的確需要更加用心思考失能使用者的產品研發與行銷。然而,今日銀髮科技的問題不在於把「失能」納入考量,而在於把「解決失能」當成預設目標——而不是讓使用者就算失能也能出門從事活動。關鍵的差異就在這。
首先,這樣的預設心態限制住我們能藉由科技和創意協助年長者做哪些事。在沃爾泰拉研討會上,完全沒人提到一個「F」開頭的英文字:「樂趣」(Fun)。同樣令人關切的是,另一個「F」開頭的字也沒人提。
多數年輕族群心中關於老年的不成熟設想,並未納入人性中的性欲——至少在他們自己也走到那個歲數之前,不會去想到。也因此每當年輕工程師首度自豪的公開設計作品,例如放在床墊下,可以將夜間的心跳、呼吸、移動數據傳送給醫生的感測器時,台下許多熟齡聽眾心裡想的,卻是床上擺那種裝置對自己的性生活來講,將有多麼不便。
此外,我還想到,那美學呢?在沃爾泰拉那樣的美麗城市,在美輪美奐的教堂裡,與會人士的展示品尤其令人感到格格不入——全是些沉悶的灰色或米白色、有著圓角、超大按鈕、誇張大螢幕、射出成型的塑膠製品。整體設計活像是電視影集《黃金女郎》 重播時那些巨大的萬用遙控器廣告。我們四周是美到令人屏息、一路向上延伸至天國的大理石柱;然而在大理石柱之間,台上介紹的那些裝置,卻在使用者耳邊日日低語:你老了,沒用了,什麼事都做不來。
出版日期: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