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賺錢這件事,並不是想賺錢的人就能達成。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有位同學,是個有錢的公子哥。
他的父母用祖先留下的土地,蓋了公寓和店面出租給人,讓他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
因此,大學畢業至今,他從來沒有工作過。
到現在他每天不是打高爾夫球、旅行,就是受人之託擔任地方事務的幹部,全心投入支援經濟團體的活動。
這樣的他,有一段時間打算創業,但挑戰了好幾次,結果全都以失敗收場。
他的人並不壞,只是完全不懂行銷的基本,也不做投資核算計畫。
不過,因為他有錢,尤其不動產很多,身邊的人也都知道這件事,難免會有各種打著賺錢主意的人聚到他身邊。
例如,有人會問他:「要不要投資新事業?」
拜託他出資,有人說某某事業進行得很順利,只是資金不足,想向他借錢。
也曾因此買下已不符時代潮流的餐廳⋯⋯,最後,祖先留下的資產就這樣被他幾乎揮霍殆盡。
賺錢這件事,並不是想賺錢的人就能達成。
只有企劃出具有社會意義、對顧客有價值的事,並且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時,才會留下利潤。
商業是一種成立於各種利害關係之上的事業。
就經濟層面來說,和顧客之間的關係成立於「價格」,和廠商之間的關係成立於「交易條件」,和員工之間的關係成立於「薪水」,和股東之間的關係成立於「股息」。
如果我們工作時,只知一味「迎合」各種關係的對象,比方說,迎合顧客,賣出不符成本的廉價商品;迎合員工,支付法律規定之外的薪資;迎合廠商,以不合理的交易條件進貨,或是為了討股東歡心,不顧一切提高股息⋯⋯,這麼一來,公司轉眼就會破產。
因此,真正該做的是,企劃出即使貴一點,顧客也想購買的商品。
創造讓員工「想在這裡工作」的公司,樂意做出高於薪資的工作。
讓合作廠商期待公司即將展開的事業,贏得信賴,願意以合理的條件進行交易。
讓股東願意以較少的股息投資。
唯有實現了這麼一間具備「未來價值」的公司,公司才會賺錢,員工才能成長,也才能和合作廠商一起追求進步。
所以,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賺錢的行業」。
「賺錢」是上述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動機。
所以,只要一有人對我說「某某事業能賺錢」,我就會立刻堵住耳朵。
因為我認為,那種只對自己有利的工作或事業,頂多只是一時,無法持續。
正因期待自己對困難的事業樂在其中,也為了實現那樣的工作,我才創立CCC集團。
所以,即使曾面臨艱難的局面,我至今仍樂在工作之中,也想好好珍惜工作夥伴。
【書籍資訊】
《風格是一種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