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好主管是讓部屬發光、讓自己成功。引領團隊前進的,不是主管的權力,是徹底坦率的關係。
圖片來源:pakutaso 文/周宜芳,天下文化特約主編
不管時代、產業、組織怎麼變,信任永遠是領導力的核心。
在職場,一如在生活其他領域,坦誠都是建立信任關係的起點,而信任又反過來增添坦誠的動力,構成一個正向循環。但是,坦誠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
尤其,從主管的角度來看,坦然接受他人的直率建言反而不難;難的是,如何挖掘出部屬內心真實的想法;而最難的是,在部屬犯錯或是工作品質低於可接受標準時,直接給予坦誠的反饋。
本書作者也曾是「不是好話不出口」的好人主管,在因此誤人、誤事、關掉三家公司之後,先後在Google、蘋果磨練出一套成功的主管學。
這套以「徹底坦率」為基礎的管理架構,能讓主管──
克服經營團隊的痛點:好人為什麼會變成壞主管?
當部屬的表現不如預期,做主管的你,或許是不忍心傷害當事人的自尊心,或許是時間緊迫,先把工作完成比較重要,於是,你在第一時間沒有提出批評,反而自己默默跳下來親自收拾,如果自己已經分身乏術,就情商團隊裡的資深同事當救火隊;等到工作順利完成,你鬆了一口氣,也不想再回頭問責部屬,不想去面對把真話說出口的尷尬。
久而久之,當事人沒有成長,對自己表現不佳多少也心知肚明;老是收爛攤子的同事,不滿情緒逐漸累積;雙方都開始質疑你做主管的能力。
如果你一開始就能對個人坦率溝通,也不致於最後把整個團隊都賠進去。
突破人才管理的盲點:優秀的人才一定要升遷嗎?「表現好,就升遷」是傳統主管的盲點。
主管遇到優秀的部屬,當然要給他更高的職位、賦予他更多的責任,積極為他開闢更廣闊的職涯舞台,不對嗎?但是,部屬可能會因為個人的個性、興趣、甚至人生階段當下的需要(如照顧家人),而對工作有不同的需求。
如果忽略了這點,升遷不但不是獎勵,惜才愛才的善意,反而變成讓人才提早離開公司的推力。主管必須認清,升遷不是每個人永遠不變的職涯目標,升遷也不是優秀表現的唯一獎勵。
好主管是讓部屬發光、讓自己成功。引領團隊前進的,不是主管的權力,是徹底坦率的關係。
【書籍資訊】
《徹底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