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全都與孩子的成長、學習、發現自我等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有關,同時也點出許多父母常有的錯誤想法。洪蘭老師願這本書能帶給父母勇氣,讓孩子去走最適合他自己的路。因為人生是場馬拉松,只要給了孩子健全的體魄、求新知的動機,及學習能力,父母就不必擔心了。
本書共分七部:
(1)父母守則
(2)了解大腦,教育不難
(3)自我價值的建立
(4)生活上的學習
(5)培養興趣,開發長處
(6)閱讀,從小開始
(7)創造力讓孩子大不同
序 一本教我們扶持孩子的書 黃春明
序 推動閱讀,我們別無選擇 曾志朗
序 用學習累積生命的能量 周燦德
自序 學習理應快樂
增訂版序 給孩子呼吸的空間
第一部 父母守則
常說「不要……」壞處多
永生難忘的聖誕禮物
家庭氣氛影響孩子一生
打罵是最糟糕的管教方法
當個能讓孩子信賴的父母
孩子為什麼有話不跟你說?
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可以信任,不能放任
我們想要什麼樣的後代?
第二部 了解大腦,教育不難
把握大腦發展的黃金期
腦力開發的迷思
認識大腦的規則
睡得飽,學得好
扁頭尖頭又怎樣?
吃糖有理
刺激也要適可而止
指紋測腦紋,真的嗎?
不需處處與人比
單性學校又成潮流
第三部 自我價值的建立
一塊舔過的甜糕
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聰明別被聰明誤
「質優」比「資優」更重要
教導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出了社會,誰管你是第幾名?
第四部 生活裡的學習
接受禮物的智慧
先假定別人沒有惡意
用錢的智慧
手機禮儀
誠實與守法
幫孩子收心
「禮」的推動不能等
戲劇裡的生命教育
在音樂廳上課
最基本的生活禮儀
第五部 培養興趣,開發長處
有興趣,才會成功
把暑假還給孩子
人生就該「認真玩」
有鼓勵,愈挫愈勇
我不笨,也不懶
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
有心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孩子也需要「休耕」
第六部 閱讀,從小開始
猶他州的小圖書館長
看小說,學英文
看課外書事半功倍
勾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寫作力=(組織+邏輯+表達)力
讀壞書不如無書
讀書改變了荷西的一生
火龍是可以打敗的
認識正體字之美
第七部 創造力讓孩子大不同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
好奇心是學習的最佳動力
走冤枉路也是一種學習
變異是創造力的根本
給孩子一點點自由的時間
洪蘭
《歡樂學習理所當然》這本書出版匆匆已四年,在這四年之間發生很多事情:政黨輪替了;國際競爭愈來愈激烈了;昨天還在用的儀器,今天突然已買不到零件,因為已經被淘汰了。在這日新月異,競爭如飛梭般快速的世界裡,父母當然很憂心,他們知道自己過去成長的社會已經一去不返,不能再用同樣的方法教育下一代,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教孩子才好。其實父母不必擔心,不論這世界怎麼變,做人的道理和傳統的價值觀是不會變的,因為這還是一個「人」的社會,父母只要把握住教養的原則就可以了,那就是教養孩子成為一個正直有用的人。大器可以晚成,眼光放遠一點,不要在乎分數,分數只是評量的一個方式而已,而且不是最好的方式。
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們若能改變父母老師對分數的計較,對明星學校的崇拜,下一代就會有呼吸的空間,就不會被制式的補習累得直不起腰來。最糟糕的是現代標準答案的考試制度,讓孩子都對自己失去信心,考不到一百分就覺得對不起父母,覺得自己又讓父母失望了。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覺得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每天垂頭喪氣的過日子,看了真讓人心疼。所以重視分數的觀念一定要改。
不過觀念的難改變有時真讓我驚訝。以前念法律系時,老師告誡我們寫起訴書時,下筆要謹慎,說「一字進公門,九牛拉不出」,要改變公文上的字很難。想不到現在發現,要改變觀念,不要說九牛,連十牛都拉不動,更是難上加難。幸好經過眾人多年來的努力,這個牆角最近已有些鬆動,已有些考上明星學校的孩子寧願留在社區念自己家附近的高中了,這是個可喜的現象。
讀書是靠自己,知識是學不完的,個人可以改造環境,環境可以影響別的同學。當社會上愈來愈多成功的人不是從明星學校出來時,這個迷思會被破解,這個牆就會倒掉。畢竟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將來做個自己想要做的人。要達到這一步,關鍵在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它絕對不在明星學校的制服,要知道三年名校的虛榮是短暫的,自己終身的成就才是長遠的。
但願這本書能帶給父母勇氣,讓孩子去走最適合他自己的路。人生是馬拉松,只要給了孩子健全的體魄、求新知的動機,及學習能力,我們就不必擔心了。我們給了他工具,以後一切就看他自己的機緣。
摘自《歡樂學習,理所當然:教育必須擁有童年的笑容》
有人說:最能表現人類文明的高尚行為即是扶持。但是問題是,多少父母親和老師,他們對待孩子的美意和善意,為什麼到後來,卻使小孩受害,成長偏差?
要怎麼扶持?要是有人和我一樣不甚了解的話,得學習才能扶持我們的孩子,或是我們的學生。洪蘭教授這本集子,就是在扶持我們。她的千言萬語就是在教我們什麼是扶持?怎麼去扶持?她有實際的例子,又有理性依據。
──知名作家 黃春明
洪教授的文章,我常常有機會先睹為快,偶爾也會有些不同的意見,但如今有機會看到整理成冊的全貌,不禁為我那些斷「篇」取義的小意見感到汗顏。她的理念很清楚:如果孩童不能快樂地生長,那麼童年的定義就完全被扭曲了;沒有童年的歡樂,是會遺憾終生的。利用這個機會,和她廣大的讀者群一起向她說:「謝謝妳提醒我要維護我小孩的歡樂童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
洪蘭教授回國十幾年來,其著書或譯作多達三十幾本,而每一本書,她都能深入淺出的將艱深難懂的「專業知識」,用最淺近的生活案例,轉化成易讀易懂的「常識」,讓讀者閱讀起來快樂有趣。其中《歡樂學習,理所當然》這本書更是精髓。我個人認為,它是我看過最好,也最適合讓父母或教師們閱讀的好書。因此,我願意誠摯的推薦予你,我相信只要你用心讀它,你也會和我一樣的讚嘆和感動。
──教育部常務次長 周燦德
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返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七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包括《講理就好》系列十本(遠流出版),《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從大腦看人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等。
2008/10/31
BGF01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2231
255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