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一些研究我祖父生平的學者,將他描述為反對進步與金錢的人,其實這是對他的價值觀產生了誤解。
圖片來源:pixabay
財富不是人生的終點
一些研究我祖父生平的學者,將他描述為反對進步與金錢的人,其實這是對他的價值觀產生了誤解。祖父看重金錢,因為金錢能終結貧窮,並幫人走出窮困潦倒的處境。
但是他並不會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他絕不認為一個身穿昂貴衣著、搭乘頭等艙的有錢人,比一名穿著破爛、睡在橋下的人來得更尊貴。我看過祖父披著簡樸的凱帝披肩會見各國國家元首的照片。
國王穿著華麗的衣著、掛著閃閃發光的珠寶、戴著一頂大帽子,坦白說,他們看起來是比較愚蠢的那一個。祖父不需要穿上華服告訴全世界他的價值。如果使用物質收入定義你的價值,你最終會感到空虛。
我對那些試圖用頂級轎車或豪門大院來讓我印象深刻的人感到悲哀,因為我知道他覺得自己內在缺少了些什麼。沒有任何買來的東西能填滿那樣的空虛。另一方面,我常看到一些人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因為他們被開除了,或一直為付出房租掙扎著過日子。
他們擔心富有的朋友會瞧不起他們,也為自己無法變得有錢感到羞赧。我們需要把自我價值與所擁有的東西分開來看。高薪的成功人士完全有權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但如果他們以銀行帳戶中存款的多寡做為衡量自我價值的合理標準,他們就錯了。
事實上,情況可能相反。祖父相信,「物質主義與道德處於相反的關係。當一項增加,另一項就會減少。」他的意思並非賺錢是不道德的,或貧窮本身具有什麼高尚的價值,他只是反對單純聚焦於金錢收益,而排除其他一切。
如果金錢對你來說有其意義,那麼儘管努力工作,賺取高額的財富。但是永遠記得,財富並不是人生的終點。我的幾位子女與孫子女繼承了家族反對暴力與幫助弱勢的理念。我們家族現在有幾位行動主義者與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他們都讓我感到驕傲。
我有一個孫子是律師,他現在在印度拯救落入人口販子之手的女孩;我的孫女持續以影像新聞報導在印度村落鮮少人知的行善組織;我還有一個孫子在美國,他是勤奮且很有愛心的醫師,另一位孫子也讓我同感驕傲,他是洛杉磯一間知名投資公司的總監,他的高薪是我無法想像的,但他同樣展現慈善的精神,也理解自己對世界肩負的責任。
如我所說,無論在哪一方面,你都無法以金錢衡量一個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