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傳達訊息時,本質較言行更具說服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我們都想對某些人發揮正面影響力。我們的動機可能是要做生意、保有客戶、維持關係、改變行為,甚至是改善婚姻與家庭的關係。
克服三大常犯錯誤
在試著影響別人時,我們常犯下三項錯誤:
第一項錯誤:在了解之前,急於提出建議。
在告訴別人該如何做之前,應建立諒解的關係。影響他人的關鍵,在於了解他人。除非了解一個人及他的特殊狀況與感受,否則勢必無法給予適當的建議。
因為他會想:「除非你也接受我的影響力,否則我將不會接受你的建議。」解決的處方是:認同他人的感情。試著去了解他人,再試著讓人了解。
第二項錯誤:未改變行為或態度之前,就想要建立或重建關係。
如果自己心口不一,再多「贏取朋友」的技巧,也派不上用場。愛默生說得好:「你在我耳朵中叫囂得太大聲,我反而都聽不見。」處方是表現一致和真誠。
第三項錯誤:我們以為良好的身教和人際關係就足夠了,不再需要公開教導他人。
沒有愛心徒有方向,便欠缺動機。沒有方向的愛心,則缺少目標、守則、標準和提攜的力量。處方是教導並談論方向、任務、角色、目標、守則和標準。
總歸一句話,傳達訊息時,本質較言行更具說服力。
【書籍資訊】《與領導有約:原則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