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傳達訊息時,本質較言行更具說服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我們都想對某些人發揮正面影響力。我們的動機可能是要做生意、保有客戶、維持關係、改變行為,甚至是改善婚姻與家庭的關係。
克服三大常犯錯誤
在試著影響別人時,我們常犯下三項錯誤:
第一項錯誤:在了解之前,急於提出建議。
在告訴別人該如何做之前,應建立諒解的關係。影響他人的關鍵,在於了解他人。除非了解一個人及他的特殊狀況與感受,否則勢必無法給予適當的建議。
因為他會想:「除非你也接受我的影響力,否則我將不會接受你的建議。」解決的處方是:認同他人的感情。試著去了解他人,再試著讓人了解。
第二項錯誤:未改變行為或態度之前,就想要建立或重建關係。
如果自己心口不一,再多「贏取朋友」的技巧,也派不上用場。愛默生說得好:「你在我耳朵中叫囂得太大聲,我反而都聽不見。」處方是表現一致和真誠。
第三項錯誤:我們以為良好的身教和人際關係就足夠了,不再需要公開教導他人。
沒有愛心徒有方向,便欠缺動機。沒有方向的愛心,則缺少目標、守則、標準和提攜的力量。處方是教導並談論方向、任務、角色、目標、守則和標準。
總歸一句話,傳達訊息時,本質較言行更具說服力。
【書籍資訊】《與領導有約:原則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