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中國正面臨巨大的變局,連帶也牽動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面對中國的劇變,台灣該如何因應?
圖片來源:pexels 文/蘇鵬元 ,天下文化主編
近期的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反送中抗爭,是否讓你深受震撼?納悶中國究竟出現什麼改變?
外交關係理事會亞洲研究所主任、美國十大中國通之一的易明,透過《習近平與新中國》就要告訴大家:沒錯,自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已經正式進入第三次革命轉型。
前兩次革命轉型對中國都帶來很大的影響。第一次轉型是毛澤東發動,他推出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措施,企圖要消滅異己,並超英趕美,但讓中國更加衰弱;到了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推動第二次轉型,他開放社會體制與經濟政策,並採用低調的外交政策,使中國經濟快速成長。
但是習近平在二○一三年上台後,卻顛覆鄧小平的作為,對內建立一道虛擬城牆,針對外在世界的理念與資金交流進行更嚴密的控制;對外則採取大國外交政策,擴大中國在亞洲與非洲的影響力,企圖扮演制定世界規則的角色,進行「第三次革命」。
如今這場革命的效應已經漸漸出現,言論管制比過去更為嚴格,香港還因此數度出現抗爭;經濟發展面臨環境汙染與創新成長的瓶頸,原本的高速經濟成長面臨減緩;在外交上則是在國際組織中積極發揮影響力,結果引發美國忌憚,挑起貿易紛爭,牽動地緣政治穩定與全球經濟發展。
這些變化已經牽動你我的生活。在台灣,不只在政治上引發爭論,經濟與國際關係也因為夾雜在中美兩大國間陷入險境。實際上,會有這些情況早已有跡可循。
在這本書裡,易明爬梳習近平上任以來的政治、網路、創新、經濟、環境與外交政策,詳細解讀習近平的施政模式與未來發展。
她揭露習近平政權的施政邏輯,分析近期的改變對世界各國帶來的衝擊,並針對各種情境提出與中國合作和對抗的建議,希望讀者能藉此判斷中國的政策變化,從中做出適當的應對。
中國正面臨巨大的變局,連帶也牽動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面對中國的劇變,台灣該如何因應?從易明的新書中,相信每位讀者都可以獲得啟示。
【書籍資訊】
《習近平與新中國》
出版日期: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