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想要就業、想要討上司歡心、為了達到「眼前的成功」而壓抑自己的感性,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圖片來源:Francisco Antunes, CC Licensed.
發揮自己的「感性」
不必迎合公司或上司
LINE公司裡有許多高手。
不斷創造出熱門商品的高手。
我觀察著他們,發現了某個共通點,那就是所有人都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他們一心追求自認為美好的或者有趣的事物,絕對不會放棄或將就。也許可以說,他們是憑著真心本意而活,才能保有孩提時代的純真感性。
我認為這是「做好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如果不是真心喜歡,便無法做好工作。
創作出精彩遊戲的人,本身也愛玩遊戲;開發出優秀App的人,本身也喜歡App。他們會打完各種類型的遊戲、一個一個下載、試用感興趣的App。如果不是出於喜愛,根本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也因此,他們慢慢懂得產品的好壞,瞭解好產品的優點在哪裡、壞產品的缺點在哪裡,藉此不斷琢磨自己的感性。
此外,他們也比一般人更在乎自己的「技術」。因為對自己的要求極高,絕不滿足於半吊子的技術,所以他們會自動自發地努力更上層樓。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
那就是「懂得使用者的心情」。當他們玩熱門遊戲時,覺得很有趣的感受,與其他使用者覺得很有趣的心情是一模一樣的,因為大家都是同樣的人。只要他們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著想,追求自己內在感到有趣的感性,自然會貼近使用者的喜好。
我在評估、選擇企劃案時,注重的是提案者是否將個人的真實感受融入企劃案裡。否則,就算在企劃案裡洋洋灑灑列出了市場調查或營業額等數據資料,說明「這裡有一大片市場」,我也不覺得這樣就能做出好的產品。
當然,全憑感性創作的話,也會讓產品流於孤芳自賞。因此,根據客觀的資料理性思考也非常重要。然而,如果這樣就能產生靈感,大家也不用煞費苦心了,其中還必須融入創作者的真實感受,覺得這個很有趣、這是有必要的。
不斷磨練自身感性的高手們提出的企劃案,一定會融入自己的真實感受。我想,這就是他們可以持續創作出熱門產品的原因。
話說回來,我發覺這世上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壓抑自己的感性,這一點讓我十分憂心。前幾天,我也從某位社長口中聽說了這件事。
他說,有一次在面試求職者的時候,發現每個人說的話都一樣,當時他就想:「這也太奇怪了吧......」某天瀏覽自家公司的網頁時,謎底總算揭曉。原來每個人都把網頁裡刊登的「公司方針」當成「自己的夢想」大談特談。他神情凝重地說:「這時代變得真可怕啊......」
我對他的話深有同感。
想要就業、想要討上司歡心......為了達到「眼前的成功」而壓抑自己的感性,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到頭來,由於表現得和自己的真心不一致,只會顯得無比淺薄,這種態度絕對無法做好工作。
發揮自己的感性。
這就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條件。
【書籍資訊】
《簡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