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我真的看不出這些新工具如何提高我的生產力,事實上,我很確信我的生產力因此降低了。

人之初,性短視?
蘋果公司最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老實說,Siri真的帶給我發自內心的快樂,我要她設定五分鐘的計時鬧鈴,她真的照辦了;兒子參加越野跑步練習,我要Siri告訴他,我會晚點去接他,她真的一字不差的傳了一則簡訊給他。我簡直樂壞了。
但我真的看不出這些新工具如何提高我的生產力,事實上,我很確信我的生產力因此降低了。
這些功能讓我很開心,當下在我體內流竄的神經化學物質,讓我發自內心的快樂。創造這種心理與生理上的化學衝動,才是蘋果公司真正的產品。
不只是蘋果,Google、微軟、臉書等公司真正賣的,其實是另一種生產力:讓人可以最少的精力,就創造出最大瞬間快樂的能力。
蘋果這家擁有極高市價與品牌知名度的企業,很早就將自己定位在「以我為中心」的經濟正中心,產品功能好還不夠,更要讓人上癮,並因此獲得空前成功。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林德(Robert Lynd)觀察到,消費性商品的行銷與消費行為,幾乎和醫藥治療沒兩樣:都可以幫助我們因應各種情緒或社交問題,進行自我「調整」。
這種新興的療癒式消費主義令人感到憂心。然而,成功就是王道。iPhone等消費性商品每次產品週期性改款,不僅主宰外在物質世界,還包括你內在的心靈世界。
(本文摘自《衝動效應》)
Photo:John Fowle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