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理想生活的幾個核心要件是:能擁有合理薪酬的工作、在退休前與退休後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保障,不用為子女的教育操心、擁有自己的房子,以及能使用優質醫療保健服務。
圖片來源:unsplash
所有人都希望子女能充分發揮潛力,而要做到那一點,就必須為孩子提供最符合他們天賦、需求和願望的優質教育。遺憾的是,美國的教育體系並未與時俱進。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的農業經濟體系以及全職家庭主婦的年代,每年九個月的課程和較少的上課時數可能相當合適,但這樣的規劃已不適用於當前的世界。
我們的教育結構也跟不上技術的進展,技術的進展讓個人得以及時取得大量資訊,所能提供的資訊量甚至勝過不久前最頂尖的圖書館。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已成為美國不平等程度惡化的重要一環:「父母教育程度和所得」與「子女的教育程度」高度相關,而「教育程度」則和「未來的所得」高度相關。
美國教育體系的缺陷導致優勢代際相傳的情況惡化。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公共教育曾是促成美國社會平等最重要的動力。要達到教育機會均等,需要仰賴一套無所不包的行動計畫,從人人可接受學齡前教育,到人人都可上大學,而且無須背負令人頭痛的學貸。
現在我們知道,孩童之間的落差在剛入學時就已顯而易見,而學齡前教育計畫有助於改善狀況。有很多方法能確保人人都能接受較高等教育,例如降低學費,以及由公家提供「所得連動貸款」(這種貸款的還款金額取決於個人未來所得)。我們可以透過適當調整與安排,讓學貸不再是那麼令人畏懼的威脅。
在澳洲這個體系的運作成效優異,所以在美國一定也行得通。在此,我的重點並不是評估這些替代方案的優點,只是要主張我們絕對有能力確保人人都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而且我們也承擔不起不進行這些投資的代價。而確保人人都能在財力負擔得起的狀態下接受高等教育,是確保所有美國人都有理想生活的行動計畫的核心環節。
美國存在一個遺毒:我們放任數百萬年輕人承擔超過還款能力的學貸(大約是一.五兆美元)。這些債務破壞他們的生活,迫使他們延後結婚、延後買房,甚至延後接受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只因為不得不把所有精力投注在賺錢償還巨額學貸上。而這些學生債務也正在傷害美國經濟。
更糟糕的是,金融業利用它的遊說力量,讓那些年輕人幾乎不可能以宣告破產的方式來擺脫這些債務。這樣的情況必須徹底改變,有什麼理由要讓一個借錢投資自己的人,遭受遠比借錢購買豪華遊艇的人更惡質的對待?
此外,必須設置一個公共選項,即由公家提供的學生貸款。對已背負沉重學生貸款的人來說,必須有一個能將民間貸款轉為公共貸款的管道。
政府貸款則應進而全數轉型為所得連動
貸款,且利率必須只比政府借款利率高一點點。對於積極力爭上游的年輕人,我們不應該抱著從他們身上賺錢的打算。此外,美國現行由幼稚園到十二年級(K—12)的教育體系高度仰賴地方稅支持,這意味貧窮社區的教育將比富裕的社區差,遺憾的是這個問題已繼續日益惡化。不過,這是我們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聯邦政府應該提供誘因給各州,鼓勵各州公平的提供財源給富裕及貧窮社區,而且聯邦政府本身也應該提供更多資金促進各州的機會平等化。另外,由於社會底層人口需要幫忙才有能力急起直追,所以,聯邦政府更應該對大量窮人居住的地區提供特殊援助。
結論
理想生活的幾個核心要件是:能擁有合理薪酬的工作、在退休前與退休後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保障,不用為子女的教育操心、擁有自己的房子,以及能使用優質醫療保健服務。美國式資本主義還無法在以上所有領域為大部分民眾創造福祉。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上述計畫只是一個起步,它無法徹底解決某些從雷根時代起就不斷惡化且根深柢固的問題。我們應該採取行動協助失業者及讓他們學習必要技能,但我們並未這麼做;我們應該打造更優質的醫療保健及教育體系,但我們並未這麼做。
我們應該協助因去工業化與社區漸漸消失而受創的那些都市,但我們並未這麼做。所以,現在的美國正因上述種種失職而自食惡果。歷史無法重來,我們也不該妄想回到過去,而是必須竭盡所能,接受並積極處理自己種下的惡果。
【書籍資訊】
《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
出版日期: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