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2024年諾貝爾獎各獎項揭曉,引發全球對各領域的關注。天下文化40多年來致力於傳播進步觀念,出版過眾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重要著作,讓讀者能與國際接軌,一同來探索這些得獎人的重要研究與觀念。感受知識學習的永恆魅力。
2024年諾貝爾獎各獎項揭曉,引發全球對各領域的關注。天下文化40多年來致力於傳播進步觀念,此篇精選諾貝爾經濟學大師著作,無論你是經濟學愛好者、對社會議題關心的人士,或是想要提升自我思考能力的讀者,都能滿足你的閱讀需求。邀請您一同踏上這趟智慧之旅,與這些經濟學巨擘對話,共同探索經濟學的奧秘!
● 2024 戴倫.艾塞默魯、賽門.強森《權力與進步》
● 2013 羅伯・席勒 《釣愚》《金融與美好社會》《動物本能》
● 2006 艾德蒙.費爾普斯 《費爾普斯的經濟探索》
● 2002 丹尼爾.康納曼 《快思慢想》 《雜訊》
● 2001 史迪格里茲 《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失控的未來》《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狂飆的十年─一個繁華盛世的興衰啟示錄》
● 2001 喬治.艾克羅夫 《釣愚》《動物本能》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全球經濟學文獻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十名經濟學者,他的論文產量驚人,是經濟學界最猛悍的新秀。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創業學講座教授與全球經濟與管理團隊主任。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全球經濟危機與復甦長達三十年。
數位革命與AI技術的演進,為人們帶來的是「願景」、還是「陷阱」?我們如果繼續對科技抱持盲目樂觀的態度,聽任少數人透過侵害多數人權益而致富,終將侵蝕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與生活方式。
當代經濟學巨擘從千年歷史經驗借鑑,帶領我們重新思考科技變革的價值與方向!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作者艾克羅夫與席勒,分別為2001年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人耗時5年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巨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提醒自由市場的所有人們小心別上鉤!
釣愚是全球自由市場的現象,這本書是為每個人所寫的,包括對經濟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各年齡層的讀者群、政策制定者、經濟學教授,以及所有想要擴展人性視野的人。
諾貝爾經濟學家帶你認識公平、效率、創新的金融運作!
席勒曾兩次高瞻遠矚,預見網路泡沫和房貸泡沫的危機。而這次,他再一次展現睿智深遠的眼光,當世人仍在金融風暴的餘波裡驚懼未平,忙著為金融裹小腳時,他已在為社會對金融矯枉過正的退縮態度感到憂心。於是,他再次挺身直言,為金融正名辨義。
目前困惑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即使許多國家相繼採取不少財政激勵計畫,企業依舊不敢輕易投資,而人民也不敢貿然消費,銀行更是難以貸款出去,歐美經濟就是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下遲遲未見起色。
書中以動物本能的不同層面,希冀能讓政府與經濟學者了解,必須在恢復人類的動物本能之後,才能讓振興經濟方案展現真正的效果。
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曾撰寫過十多本關於經濟成長、失業、經濟衰退、創新和工作滿意度的專著。
於2006年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實用總體經濟學的開拓者,對失業、通膨與自主創新的思考!
費爾普斯嘗試把總體經濟學建立在個體經濟學之上,將我們所認知的「人類」本質納入理論,讓理論更貼近現實世界。因此,他被譽為「現代總體經濟學的締造者」,也是「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這本書中,費爾普斯講述60年來發展這些經濟理論的學思之旅。
康納曼在心理學上的成就是挑戰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被公認為「繼佛洛依德之後,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他的跨領域研究對經濟學、醫學、政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皆具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
灌注五十餘年研究功力,推出人類社會思想史上,第一本全面深度剖析大腦思考運作的「思考聖經」。
康納曼重新詮釋了決策與判斷、風險、幸福和財富的關係,推翻了經濟學對人的決策是理性的假設,更首度披露「直覺偏見」和「邏輯捷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決定了我們自以為愜意的生活與社會樣貌,也將徹底改變你對思考的看法。
社會充斥很多不合理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只要有判斷,就會有「雜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雜訊比你以為的還要多!
本書中,作者從各領域的實例中拆解雜訊出現的原因,並提供幾項決策保健策略,幫助讀者預防決策雜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曾是柯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並被《時代雜誌》提名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或許我們對現況經常感到失望,但我們並非真的無能為力。拯救資本主義免於自我毀滅,現在還不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洞察經濟與政治時弊,提出一套改革資本主義的具體行動計畫,真心回應當代充滿忿鬱不平的人民怒吼。
本書要討論的是經濟理論之間的戰爭,包括某些理論如何導引出了失敗的政策、引發經濟危機。
本書將為大家說明,一些錯誤的思維如何讓政府決策者對不斷惡化的問題視而不見,還讓他們在收拾善後時進退失據。
這是一本為當前錯亂的全球化構圖找回美好願景的書!
從西方國家奠立智慧財產權的爭議情節,到全球化與WTO走向瀕臨破裂的歷史場景回顧,本書有如一部綜覽國際經濟與推敲未來的全球發展故事。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這次要追本溯源,探討美國九○年代的財經政策錯誤如何導致新經濟、全球化、自由化的挫敗。
史迪格里茲認為,經濟事務不能完全任由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處理;政府在促進經濟成長方面,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在各方得失間折衝樽俎。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2001年以關於「「不對稱資訊市場分析」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目前困惑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即使許多國家相繼採取不少財政激勵計畫,企業依舊不敢輕易投資,而人民也不敢貿然消費,銀行更是難以貸款出去,歐美經濟就是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下遲遲未見起色。
書中以動物本能的不同層面,希冀能讓政府與經濟學者了解,必須在恢復人類的動物本能之後,才能讓振興經濟方案展現真正的效果。
本書作者艾克羅夫與席勒,分別為2001年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人耗時5年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巨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提醒自由市場的所有人們小心別上鉤!
釣愚是全球自由市場的現象,這本書是為每個人所寫的,包括對經濟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各年齡層的讀者群、政策制定者、經濟學教授,以及所有想要擴展人性視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