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編輯導讀:張曼娟《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只要認清了自身的獨特與價值,便可「以我之名」,開創一個完滿的小宇宙。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楊郁慧,天下文化編輯部副總監
35~65歲,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無比珍貴的中年。在這段長達二、三十年的中年歲月,我們將從哪裡出發?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終於長成自己的樣子;大人,應該是氣派又溫柔的。」
大人與年齡無關,而是自我塑造的目標。成為一個有擔當、願意付出、不忮不求的人,珍惜所有,知足常樂。如何從「中年」成長為真正的「大人」,是每個人的生命課題。
2018年,張曼娟出版《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她體會自己的中年變化,真誠探究內心感受,思索並想像未來,真摯書寫「中年的覺醒」與「幸福的定義」,激起深遠回響,持續至今。
沉潛構思兩年,2020年,張曼娟以全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再次深刻探索中年的覺醒、承擔、照顧之路,以及讓自己與他人幸福的能力。
張曼娟以溫婉之筆,詮釋何謂「成熟的大人」:雋永、氣派、慈悲、承擔。她以自身獨力照顧父母的經驗,與照顧者們相濡以沫。在照顧之路上,要有極充沛的「大人的能量」,把自己超拔而出,不被漩渦捲進黑洞,還能將被照顧者拉出來,安置在光亮與溫暖的所在。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漫漫人生,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墜落時,能有人在下面接住。然而,開始學習去接住他人,才是成為一個大人的必經歷程。
中年的我們,接住兒女、接住父母、接住正在墜落的人。
接住他人,成為大人。
人生是一場學習,愛也是。伸出雙手,牢牢接住在絕望中不斷墜落的人。
張曼娟發現,「我輩中人」的幸福或不幸,可以由自己掌握;只要認清了自身的獨特與價值,便可「以我之名」,開創一個完滿的小宇宙。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書籍資訊】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出版日期: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