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捉摸不定就是川普的一項政治工具。他的第一任白宮幕僚長蒲博思形容他的管理風格:「川普一向注意論述。他喜歡衝突;把對立者擺在一起,讓他們搏鬥。他不管程序;他要掌控決定。」在談判技巧上,川普「先以意料之外和極端的立場出現,然後再轉向討價還價和折衷妥協」。川普在他的著作《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中描述,這就是他在紐約不動產生意中所採用的管理和談判作風。
川普——摒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從許多方面來看,川普在歷任美國總統之中是個異數。他不僅沒有經過華府政治過程的歷練,而且第一份政治公職就是總統之職。他以七十之齡成為就任總統時年紀最大的人。他也是歷來最富有的總統。
川普一九四六年出生於紐約巿皇后區,當時的總統是杜魯門,而甘迺迪和尼克森在這一年首次競選國會眾議員,夏威夷還是美國領地,歐巴馬更是十五年之後才在夏威夷出生。
川普的父親是個不動產開發商,據說相當嚴厲。川普被送去念軍事高中,然後進福德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再轉到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和柯林頓、小布希一個模樣,川普也避免到越南服役。他在一九七一年接掌家族的不動產事業,並將事業擴展至曼哈頓。
公司興建摩天大樓、旅館、賭場和高爾夫球場,並且將「川普」當作品牌出租特許權,掛在不動產及消費者商品上。他從二OO三年至二O一五年製作及主持電視實境秀《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富比世》雜誌估計他的身家淨值有三十一億美元。
川普獨特的背景產生高度非傳統的政治風格,以及對媒體和政治的新觀點。在電視實境秀裡要成功,必須不斷抓住鏡頭焦點,通常得藉由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發言,與真實頗有出入,而且還得打破傳統的行為規範。
川普也學會如何運用新的社群媒體平臺推特(Twitter),二OO九年—推特問世才三年—就開始使用它來主導議題。推特使他能夠繞過新聞傳媒,他把它形容為「擁有你自己的報紙」。
由於推特似乎不合總統風範,白宮幕僚試圖限縮他的推文,川普拒絕。他說:「這是我的麥克風。這是我直接和人民溝通的方法,不經任何過濾。」
川普在政治溝通上的創新技能,使他有如無線電廣播電臺剛問世時小羅斯福總統的爐邊談話,和電視剛問世時甘迺迪總統公開舉行記者會的做法如出一轍。比起一般的政治人物,他太有創意了。
川普在二O一六年共和黨黨內初選時充分利用這些本事,和十六名對手在擁擠的舞臺上辯論。此外,他直覺的動員起由於全球貿易對國家不同地區造成不平均的經濟影響所產生的民粹主義之不滿情緒,以及厭惡移民和文化的變化,特別是在上了年紀、沒上過大學的白人男性群體中產生共鳴。
圖片來源:wikipedia
他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發言,贏得媒體免費的報導,遠遠超過他經驗豐富的政治敵手傳統付費的政治廣告。就某個意義而言,他主導了競選活動。
川普意外的在選舉人票上勝過民主黨提名的候選人希拉蕊,成為美國史上第五個輸掉全民票卻當選總統的人。依據當時傳統的政治智慧,許多分析家預期川普在大選過後會往中間立場靠攏,以便擴大他的政治支持基礎,就好像小布希在二OOO年以少數票當選總統之後的做法。
不料,川普繼續向他的「鐵粉」召喚,利用此一基礎對那些與他意見相左的人發出威脅,要在初選中挑戰這些人,這一來共和黨國會議員噤若寒蟬,不敢公開批評他。
公開反對他的人往往就輸掉初選,而在競選期間簽署聯名信呼籲民眾不要支持川普的共和黨籍主流派外交政策專家,發現他們大半被排斥在新政府門外。
傳統的分析家也預期川普勝選後,會改變他不經幕僚準備就在推特上大放厥詞的作風,就職之後會「有個總統的模樣」。不料,他的治理風格依然不改競選期間作風,成為一個非常不合常態的總統。政策透過推特發布,內閣閣員的免職令也透過推特發布。
這一來,政府高層人員不時如走馬燈更迭,政策訊息常常前後矛盾,讓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及其他高級官員失去威信。雖然這麼做讓川普在法院、傳媒和盟國之間產生問題,他在組織的一致性方面所犧牲的,因為實質上完全主導議題而彌補過來。
捉摸不定就是川普的一項政治工具。他的第一任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如此形容他的管理風格:「川普一向注意論述。他喜歡衝突;把對立者擺在一起,讓他們搏鬥。他不管程序;他要掌控決定。」從許多方面看,這更像小羅斯福,而不像艾森豪。在談判技巧上,川普「先以意料之外和極端的立場出現,然後再轉向討價還價和折衷妥協」。
川普在他的著作《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中描述,這就是他在紐約不動產生意中所採用的管理和談判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