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行善的程度可能受到限制,但是與懷疑論者的觀點相反,幫助他人是美國總統受到民眾支持的外交政策目標之一。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
中華民國外交部4月28日宣布,台灣已於22日捐出50萬片口罩給加拿大共同抗疫。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更是於5月8日,直接在記者會上表示對台灣的感謝,外交部也表示,台灣和加拿大有深厚的友誼,也回應杜魯道總理所說的,可以共同合作、對抗病毒。
在這次疫情風波下,財務與利益似乎已不是世界政治唯一重要的面向,而基於道德上的外交政策則正逐漸被重視。
情境智商與道德選擇
情況能允許什麼樣的道德選擇?對總統採行政策的利弊得失進行任何淨評估,都必須從現實主義的見解開始,因為這是在無政府狀態下生存的主要價值觀。
總統的首要道德職責是負起受託人的責任,從確保選出他(將來或許是她)的民主制度的生存和安全開始。這個考試只有及格和死當兩種結果,好在我們的總統都沒有不及格。
但是,大多數的國際政治,尤其是對於像美國這樣的大國以及核子戰爭領域之外,都與生存無關。現實主義者還認識到減少衝突的國際秩序的重要性,並正確的提出以正義為秩序先決條件的道德觀點,正如季辛吉所指出的那樣。遭到毀滅的人沒有權利可言。
因此,我們評估時應該從現實的問題開始,即總統在履行受託人職責方面所擔負的風險和審慎程度的問題,我們發現大多數總統在這一指標上都做得很好。
總統之間出現重大的道德後果的差異,大半不是源自於價值觀不同,而是在於各人的情境智商存在巨大差異,以致他們努力回答沃爾佛斯的問題―什麼才是情況允許的最合乎道德決定―時有不同的決策。
詹森、小布希和川普明顯缺乏情境智商,有時在故意的無知、魯莽的評估和嚴重的過失之邊緣徘徊。但是,我們應該要求總統對無法預料的後果負起道德責任到什麼地步?
老布希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向索馬利亞提供人道援助時,他是否應該預料到在十個月後悲慘的結局?恐怕是不會預料得到。他的兒子是否應該預見到他在二OO三年入侵伊拉克,最後可能會花費數兆美元的經費?有可能會。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但是道德外交政策要求總統在不成比例的意外後果有可能出現時,必須盡最大的努力。當有人擲出戰爭的骰子時,出現意外後果的可能性總是很高。
然而,生存與安全並不是世界政治唯一重要的面向,民眾也希望看到其他價值觀被包含在總統外交政策的後果考量中。
我們已經看到,大多數美國人也「接受為國外人民實現正義的重要性,希望美國在國際上追求無私、人道主義的目標」。
對於這些價值觀,超越現實主義,從世界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心理地圖去觀察,是很重要的。譬如,許多美國人具有人類社群的普遍意識,他們不僅基於國際法的義務,也基於道德考量,支持難民政策。
儘管一般而言,民眾並不喜歡對外援助,但是民眾對國際經濟和公共衛生援助的支持度已經足夠強大,使得總統能夠始終如一的維持這項政策。譬如,小布希對於非洲愛滋病和瘧疾有關的倡議,做為一種道德政策而得到了支持。
行善的程度可能受到限制,但是與懷疑論者的觀點相反,幫助他人是美國總統受到民眾支持的外交政策目標之一。
【延伸閱讀】
《強權者的道德》
出版日期: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