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國經濟力量日益上升將為美國和國際秩序製造問題
圖片來源:unsplash
中國的崛起
倘若未能成功處理好中國的崛起,將為美國和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布萊克維爾認為,美國總統不了解中國長期目標是成為亞洲第一大國,進而再成為世界霸主,這堪與越戰及伊拉克戰爭並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三大最受傷害的外交政策錯誤。
甚且,一個既存的大國和一個崛起的大國的互動,可能導向誤判,從而打亂二十一世紀,猶如二十世紀在一九一四年的毀滅性戰爭一般。
許多觀察家相信,中國的崛起將意謂著美國時代的終結,但是過度高估或低估中國的實力是同等危險的。低估會孕育驕矜自滿,高估則會製造恐懼―兩者都可能導致誤判。
與目前的傳統認知相反,中國還沒有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在二O一四年大於美國經濟規模,但是購買力平價是經濟學家用來比較財富估計的有效工具,卻不能用來衡量國力。
譬如,石油和噴射機引擎以目前的匯率進口,以這個標準衡量,中國的規模大約是美國的三分之二。甚且,國內生產毛額是非常粗糙的一種衡量國力的標準。
中國從一八三九年和英國發生鴉片戰爭,開啟其「百年國恥」,這階段之初,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生產毛額(和軍隊)。如果納入人均所得會更適當的反映出繁複的經濟體指標,而美國的人均所得是中國的好幾倍以上。
許多經濟學家預期中國有一天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以美元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為準),但是估計的日期差異很大,從二O三O年至世紀中葉都有可能,端看你怎麼假設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成長率而定。
然而,不論是用什麼標準衡量,中國經濟的引力是在日益增大。
柯林頓的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提出未來外交政策的問題:「美國能想像二O五O年出現一個可行的全球經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美國的經濟規模只有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一半嗎?政治領袖能否承認這個現實,允許談判這樣一個世界的模樣嗎?固然美國可能無法接受經濟規模被別人如此大幅超越,它有辦法可以制止嗎?中國能夠被壓制下去而不發生衝突嗎?」
修昔底德著名的把伯羅奔尼撒戰爭歸因於兩個原因:一個新大國的崛起,以及原已存在的大國產生恐懼感。大部分人專注在他這句話前半段,但是後半段是我們比較能夠控制的。
桑默斯合理懷疑美國的外交政策能否阻止中國經濟的崛起,但如果我們善用我們的情境智商,我們可以避免誇大恐懼,阻止它製造出新冷戰或新熱戰。
即使有朝一日中國的整體經濟規模超越美國,這也不是地緣政治實力唯一的指標—我們不妨看看美國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經驗。經濟力量只是方程式的一部分,而中國在軍事和軟實力指標上遠遠落在美國之後。美國的軍事費用是中國的好幾倍。
雖然中國的軍事實力在近年來大為增進,分析家仔細審視軍事平衡,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在全球還不能平起平坐,只要美國維持與日本的同盟及在日本的基地,中國不能夠將美國排斥在西太平洋之外。蘭德公司估計,對於美國和中國來講,一場非核子戰爭的代價將十分高昂,對中國尤其更高。
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試圖推翻它受惠極深的世界秩序,只是設法增加它在裡面的影響力,但是隨著中國實力上升,這可能會有變化。胃口有時候是愈吃愈大。
川普政府看待中國是個修正主義大國,但是目前為止,它是溫和的修正主義。它不像極端修正主義的大國(如希特勒的德國),中國無意掀翻牌桌,只想在牌桌上多贏一點。
蘭德公司一項研究的結論是:「談論中國與『這個』國際秩序的互動並不完全恰當,其立場因秩序的組成而有很大差異。」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力量日益上升將為美國和國際秩序製造問題,很可能為了市場准入、強制性科技轉移、為了支持國家精英企業而由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產能過剩,以及竊取智慧財產等等,而發生磨擦。
美國面對開放的國際經濟其做法也需要調整,要加強監督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因為它們威脅到我們的科技和國家安全目標。隨著中國實力上升,美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必須改變。
中國對自由主義或美國的主宰一切沒什麼興趣。美國如果聰明的話,最好放棄「自由」和「美國」等字詞,改為思考「開放和守規矩」的世界秩序。這將代表以羅爾斯看待自由主義的方式來打造開放的國際秩序,即重視體制合作,而非促進民主。
威爾遜遺緒的後半部或許仍然是令人高興、意料之外的長期結果,因為相較於衝突的另一選擇,長期多元化的前景將因此一情勢而增強。
【書籍資訊】
《強權者的道德》
出版日期: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