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一到五時因為上班時有說話的對象,所以都不會感覺孤單......

你是否無法安心享受休假日?
星期五下班前,大部分人的心情應該是「再撐一下下就是週末假期了!」,心情也會變得愉快。不過最近偶爾也會看到相反類型的人。
因為閒得無聊而擔心起工作,以致無法享受原本應該開心的休假時光。即使為了轉換心情而外出走走,腦中思緒卻被工作占據,仍舊無法悠閒放鬆。索性乾脆還是先工作,之後雖然稍微放心一些,卻無法完全消除不安的感覺。
你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心情呢?
不是只有過度認真或是有工作狂傾向的人會出現上述情況。約聘人員或是擔心被裁員的上班族也會有類似的狀況。
「不知道哪一天會被裁員。」
「很擔心公司的業績情況,不得不思考另尋工作的可能性。」
許多人在休假時也會擔心工作或收入的事情,所以無法好好享受休假時光,而有類似煩惱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當中。「我不想比那個傢伙先被公司裁員」,因為滿腦子擔心自己先被裁員,有時反而會過度介意同事的業績或動向吧!處在被社會、經濟兩面夾殺、逼到走投無路的狀態之下,就算是出現「週末憂鬱」的症狀也不足以為奇吧!
我有許多病患也是因為經濟問題或是對工作的煩惱或不安,導致無法真正享受週末假期。
維持平日的步調,增添假日的樂趣
無獨有偶,由杏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的古賀良彥教授所撰寫的《週末憂鬱症》亦於日前付梓出版。古賀教授於書中列出患有「週末憂鬱」者的特徵症狀。
․平日能夠準時起床的人,到了週末卻要睡到中午才起床。
․一到週末假日總是搞壞身體
․難得的週休假期卻不覺得開心
․假日總是不由得擔心工作
有「週末憂鬱」傾向的人為何在需要工作的「平日」不會感覺憂鬱呢?恐怕是因為上班時有說話的對象,所以不會感覺「孤單」吧!
上班時需要與同事溝通,不可能整天都不說話。即使職場中有自己不喜歡的同事,但是應該也會有聊得來的同事。況且透過工作能夠真實感覺自己的存在價值,
反觀週末假日,雖然是與家人聚在一起,卻經常感到「孤單」。週末沒有特別的計畫、沒有可以相約出遊的朋友、與家人之間沒有什麼聊天的話題,也沒有想要做的事情。與其無所事事的度過假日還不如在公司工作,比較能夠感覺自己的重要性…。
寫著寫著,突然覺得自己似乎也符合前述的情況,所以這不是漠不關己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症狀,是否有好的解決對策呢?
不要打亂生活步調。看到這個答案後,或許有人會想「這算得上是什麼對策嘛!」,然而這就是生活的基本規則。就算是休假日,也應該盡量維持平日的生活規律,起床、吃飯、睡覺。
再補充一項重點,那就是假日裡保留「專屬於自己的愉快時光」。不管讀書還是看電視,即使是跟工作有關的事情也無所謂。如果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不妨就散散步或是做一些讓自己可以「解悶散心」的事情吧!
感覺「放假好無聊」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對於休假日懷有過度的期待。「不用工作又有錢領,光是這樣就應該覺得Lucky!」「可以好好休息了,真是謝天謝地!」這樣的想法也有助於預防「週末憂鬱」。
來自診間的專業建議
為了避免「週末憂鬱」,適時的散心是很重要的!剛開始時不妨參考下列的散心方案吧!
․到附近的公園散散步。
․到咖啡廳閱讀書籍(看雜誌、漫畫、體育新聞亦可)
․觀賞熱門電影。
․到DVD出租店仔細挑選想看的影片。
摘自《休息的技術》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Photo:Jewell,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