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休息,好像人人都會,但卻沒有人敢說自己「很懂休息」。
學會聰明切換不同模式,好好休息充飽電,工作時才能將戰力發揮到極致。
✻ 你懂得「繼續努力」,更應學會「放鬆力氣」的技巧
✻ 想要升級你的「工作記憶體」?就要讓身心充分休息
✻ 利用腹式呼吸與伸展運動,切換工作/放鬆模式
✻ 善用「期待休假」的心情,緩解收假前的惆悵感
✻ 活用「人脈集線器」,有效減低經營人際關係的壓力
✻ 學會分辨「輕重緩急」,才能兼顧工作表現與效率
全天工作時代最重要的技能:隨時休息、充分休息、聰明休息!
前言
第一章 放慢步調,隨時休息的技術
01 為什麼好不容易休假,卻沒有休假的心情?
02 對工作的不安全感,使休假變得索然無味
03 為自己保留五分鐘「享受喜愛事物」的時光
04 工作中有計畫的預留「偷懶時間」
05 不管怎樣先做做看,就能啟動「意願開關」
06 對「愉快的事」保持期待感
07 檢視月曆,擬定值得期待的假日計畫
08 體驗「非日常」,為假期增添新鮮感
09 現在就開始規劃下個月的「輕旅行」
10 在日常的休閒活動中增加新的嘗試
中場休息BREAK TIME──
電影、舞台劇、音樂會、樂器或繪畫、功夫菜……
第二章 舒緩身體,充分休息的技術
11 這麼睏,都是「睡眠不足症候群」害的
12 睡得好,就能提高工作表現
13 以柔和的運動改善慢性疲勞
14 不只有益健康,運動還能活化大腦
15 按摩最佳時機,居然是疲勞之「前」
16 利用「五分鐘冥想」,喚醒疲憊的身心
17 放任大腦忽視疲勞,將導致身心失衡
中場休息BREAK TIME──
在飯店內度過沒有預定行程的悠閒時光
第三章 提高工作表現,聰明休息的技術
18 如何快速切換工作/放鬆模式?
19 適時休息,讓工作記憶體充飽電
20 小睡15分鐘,就能讓工作記憶體恢復運作
21 心有餘裕,才能提高專注力、產生靈感
22 工作?休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的時候……
23 拉長放鬆時間,更能努力工作又減壓
24 工作的「廣告時間」需要多久?
中場休息BREAK TIME──
園藝、漫步山林…讓大自然撫慰疲憊的身心
第四章 讓人際關係休息的技術
25 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導致容易「想太多」
26 為自己安排人際關係的「休假日」
27 別讓「立即回應」成為心理上的束縛
28 如何與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
29 笑容也需要適度休息
30 掌握人際關係的核心「集線器」
中場休息 BREAK TIME──
在自己的秘密基地,享受寧靜的獨處時光
第五章 擺脫「不做不行」心態的技術
31 永遠有處理不完的預定事項,該如何是好?
32 認真努力卻沒有適時休息,當然會喘不過氣來
33 辛苦加班,卻總是效率不彰?
34 其實沒有那麼多不得不做的事情
35 給申請特休時會有罪惡感的你
36 罪惡感會減低休假的喜悅
37 偶爾拜託同事協助,聰明休假
中場休息 BREAK TIME──
返鄉探親,搭配溫泉行程,放鬆效果加倍!
後記
在《聖經》的世界裡,工作被視為上帝給予的懲罰。近幾年的金融景氣低迷,歐洲各國連續假期的天數也比以前短,但是基於宗教信仰,歐美人士仍將休假視為從懲罰中暫時解脫的方式,並且認為工作是為了休息。
但是,在日本卻很少看到有人將休息當作生活的重心。前來求診的病患當中,有很多人因為考量到經濟因素,所以無法安心休假。
「為了公司或家人著想,我沒辦法休假。」
「就算生病,也得吃藥後打起精神,繼續工作。」
許多病患的言談讓人感到淒涼。面對這類型的病患時,醫師不能像神父或牧師一樣對他們說教。然而,對於職場相關因素或是工作疲乏造成的憂鬱狀態,抗憂鬱藥物或是安眠藥,也只能發揮輔助作用,最關鍵的治療還是充分的「休息」。
本書綜合科學實證及臨床經驗,說明「休息」對於工作與人生的重要性。有些人會說:「雖然知道休息很重要,卻總是為了不知該怎麼做而苦惱。」因此我也會在本書中介紹休息的技術與訣竅,並提出我的建議,供各位讀者參考。
雖然我還稱不上「休息高手」,但身處工作時間很長的日本社會,為了守護自己與病患的身心健康,我經常思考適合現代人的「休息」模式。為了不流於空談,使本書更具有說服力,雖然有點不好意思,我還是將自己度過假日的方式,歸納於每章後面的專欄裡。
如果各位能夠藉由閱讀本書,改變對於「休息」的看法,維持身心健康、增加工作活力、激發創意、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是對於人生的滿意程度,即使是只提高一點點,我也會感到萬分榮幸。
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1970年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畢業。曾經在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擔任研究員,目前為自治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教室講師。
擁有日本精神神經學會專門醫師、睡眠醫療核可醫師等多項資格。除了在銀座的睡眠專科診所看診之外,也受聘為企業進行健康管理及衛生教育,並為企業員工診療身心方面的問題。
著有《無法消除昨日疲勞時的參考書》、《星期一憂鬱者的參考書》(大和書房),《忙而不亂的技術》、《不屈服的技術》(PHP文庫)、《覺得現在的工作方式很辛苦時,讓自己暫停努力的技術》等書。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翻譯工作。
譯有《低欲望社會》、《休息的技術》、《說對話的技術》等十數冊。
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感謝生命。
2015/01/29
BWL02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6682
228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