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人際關係也是需要適當的休息。雖然人與人的距離不像足球比賽有嚴格的分區,但是太過接近,就會容易產生摩擦。

「若即若離的關係」是壓力最小的狀態
許多人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保持距離而感到煩惱。與他人過於接近時,難免會心生反感或厭惡感。反之,若是採取迴避的態度儘量不與對方接觸時,有時又會變成無視對方,使得兩人關係陷入危險的冰點狀態吧!
人際關係也是許多病患會尋求建議的課題,通常醫師會建議與對方保持適當的距離。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個建議毫無新意又流於抽象,實際上「與對方保持適當的距離」是一件說來簡單卻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人一定會有缺點。有些人容易急躁、有些人則是過於負面思考、有些人連對待點頭之交的朋友都過度親切到令人厭煩的程度。
有些缺點的確是任何人來評論都會皺起眉頭,不過也有一些缺點是因為自我價值觀的判斷,主觀認定是對方的缺點。總之,有可能是你對他人的觀點變得狹隘,或是以先入為主的角度評斷對方。
此時最好的方式是與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感」,不讓自己的觀點變得狹隘。雖然人際關係並不像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車子,有法定的標準車距,但是人與人之間也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沒有保持安全車距,很容易發生車尾追撞的連環車禍,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高速公路,也適合套用在人際關係上。
不思考、憑感覺,判斷需要多少「個人空間」
如果行車時需要保持「車距」,相同的道理,人也需要保有「個人空間」。也就是在你能接受的範圍內,對方能夠靠近你的最短距離。
雖然每個人需要的個人空間因人而異,但是大方向並不會改變。關係親密的家人或戀人,無論他們多麼靠近自己,應該也沒有問題吧!雖說如此,孩子通常不想被父母親干涉太多喔!
與他人的適當距離,跟自己與對方的感情程度成比例。感情關係越親密的人距離越近,而對於討厭的對象,與他的距離就會越疏遠。如果對方是屬於應該保持距離的人,與其在腦中估算與對方的距離,或許透過「感覺」判斷會更符合實際情況。
假使對方是屬於你不太想與他聊天,他卻一直糾纏不休的人,就很容易產生人際關係的問題。因此我給病患的建議就是「請務必保持一定的距離」。比方說安排其他預定計畫、佯裝工作忙碌、事先準備一些無法一起吃中餐的理由等等,讓對方看到後也覺得你是不得已的狀況,請巧妙營造出這樣的感覺吧!
假使與對方相處時覺得有心理負擔,不妨試著採取「休息」模式吧!就像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轉進休息區的感覺。
先暫時與他保持較遠的距離。保持距離有助於讓自己冷靜下來,雖然你認為對方不好相處也盡可能試著從客觀的角度思考對方的優點。
「他就是這個部份讓我覺得他很難相處」,以前認為是缺點的部分,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漸漸習慣,甚至因為某個原因反而產生好感,類似的案例也是時有所聞。
雖然人與人的距離不像足球比賽有嚴格的分區,但是太過接近,就會容易產生摩擦。暫時保持距離,觀察對方,再試著接近。說穿了,人與人之間就是反覆操作上述流程,藉此建立起彼此的關係,不是嗎?
摘自《休息的技術》
Photo:motiqu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