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查理.蒙格!用50個金句看懂窮查理99年的人生智慧|《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這位女性在事發和回應之間創造出一個「暫停鈕」,主動採取行動,而非被動的做出回應。她是怎麼辦到的?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面臨突發狀況,我們很容易當下直接反應,而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尤其是對最親密的家人,傷害他們的心,究竟我們該如何創作一個暫停鈕,改變當下的應對方式呢?
以下是《與幸福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從自身的經驗中,歸納出應用在家庭的七個好習慣之一,使讀者能在這個瘋狂、動盪、不利於家庭的世界裡,順利達成目標。
習慣一是「主動積極」。它是依據原則與價值觀做出回應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發展和運用人類特有的四項稟賦。哪四項天賦呢?讓我先跟你分享一位單親媽媽的經驗。
底下是她的敘述:
多年來,我經常跟孩子吵架,他們之間也是爭吵不休。我總是論斷、批評、責罵他們,家裡的氣氛永遠劍拔弩張。我知道自己的嘮叨傷了孩子的自尊。
我試著改變,但總會回復負面的習慣和行為模式。這使得我厭棄自己,進而拿孩子出氣,之後罪惡感更深。後來,我持續的思考、冥想、祈禱,逐漸洞察到自己這種消極、挑剔的行為有兩項真正的動機。
首先,我逐漸了解童年經驗對我造成何種影響。小時候,我的家庭在各方面幾乎都是破碎的。記憶中,我父母從來沒有平心靜氣的討論問題,他們要不就爭吵、要不就各行其是,最後只得以離婚收場。
輪到我必須在自己的家庭裡面對相同的問題時,我不知所措。我沒有楷模和典範可以仿效,我也沒有去尋找模範、設法打開心結,反而把氣出在孩子身上。我發現自己對待子女的態度和我父母如出一轍。我不希望這樣。
第二,我希望藉著孩子的行為贏得他人的讚賞,也擔心孩子的行為使我難堪。由於對他們缺乏信心,我引導、威脅、賄賂並操縱我的孩子,好讓他們的表現符合我的期望。我逐漸了解,這種渴求外界肯定的心理,是孩子成長與學習負責的障礙。
這兩項看法使我明白,我必須克服自己的困境,而不是藉由改變別人來解決問題。我可以採取不同的回應。光是把痛苦的處境歸罪於父母或環境,實不足取。
承認這些事情並不容易。但是當我緩緩吞下這顆苦澀的藥丸,我有一種美好自由的感覺,我掌握了自己、我可以選擇更好的做法。現在每當我遭遇挫折,我會暫停一下,反省自己想做什麼回應,比較它和我心中的願景有何不同,我不再脫口妄言或恣意而為。但掙扎並未就此結束,我常常得檢視自己內心深處的感覺,重新誓言打贏這場戰爭。
這位女性在事發和回應之間創造出一個「暫停鈕」,主動採取行動,而非被動的做出回應。她是怎麼辦到的?
注意,她能退一步觀察自己──察覺自己的行為。這就是人類特有的第一項稟賦:「自覺」。只有人類能跳脫出自己的生活進行觀察,甚至能觀察自己的思想,並加以改變。正是「自覺」引導這位母親,使她洞悉重要的道理。
她發揮的第二項稟賦是「良知」,也就是對道德和倫理的意識。「良知」讓她明白自己對孩子的態度有害無益,良知讓人有能力評估關乎生活的反省與觀察,良知不但給予我們道德感,也提供我們實踐道德的力量,讓人和本性裡最深刻、最溫良的原則合為一體。
這位母親運用的第三項稟賦是「想像力」。她能跳脫過去的經驗,想像出無論短期或長期來說都很有效的做法。當她說:「我掌握了自己。我可以選擇更好的做法。」她知道自己有這種能力。由於自覺,她能反省並比較被動消極的回應和想像中更好的做法,會導致什麼不同結果。
她用的第四項稟賦是「自主意志」,也就是令她採取行動的力量。她對抗深藏心中的消極回應,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她決心這麼做,也實現了她的希望。這位女士能克服走回頭路、找藉口、贏得肯定、滿足自我等等衝動,全得歸功於自覺、良知和想像力帶來的智慧。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