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不同公司會有不同的定位。例如,產品別樹一格的公司,也許就能掌握許多對手無法掌握的好客戶。客戶的內在議價力量,也會因公司而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Unsplash
不同公司會有不同的定位。例如,產品別樹一格的公司,也許就能掌握許多對手無法掌握的好客戶。客戶的內在議價力量,也會因公司而有所不同。超大型或產品獨特多變的公司,可能比小公司更不易受客戶規模所左右。
最後,公司滿足需求的能力也會不同。所以,就某些方面而言,哪些客戶最受歡迎,還要視個別公司的地位而定。
以下是其他策略意涵:
.低成本的公司仍然可以成功地售貨給舉足輕重、價格敏感的客戶。無論客戶多強大、對價格多敏感,低成本製造商的獲利仍可達產業平均以上,因為它能媲美對手價格,同時獲利更高。
然而,這段陳述卻可能有「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特性—想以「數量」取得成本優勢的買主,也許有時還是得出售給「差勁」的客戶。
.不具成本優勢、或其產品差異化的公司,要想獲利高於平均,就必須慎選客戶。公司必須把努力的焦點,集中在對價格較不敏感的客戶身上,以求績效高於產業平均。也就是說,必須刻意犧牲銷售量,保持焦點集中。
不具成本優勢,卻一味擴大銷售量的公司,無異自討苦吃,因為公司的客戶素質會愈來愈差。假如公司無法取得成本領先,便須小心面對大客戶,以免陷於水深火熱。
.我們可以透過策略,創造好客戶(或改善客戶素質)。某些讓買家炙手可熱、人見人愛(有利於公司)的特質,會受公司影響。例如,「形成移轉成本」就很重要。
我們可以說服客戶在產品設計階段,把公司產品一併納入考量;或為客戶開發出多樣設計;或協助訓練客戶,教導其員工如何使用本公司產品等。
此外,銷售手法也可靈活運用,改變產品決策者,使其由「對價格敏感」,變得「對價格較不敏感」。我們可藉由產品或服務的改善,讓某種特定型態的客戶省錢;也可從公司的觀點來採取許多其他作為,改善客戶品質,影響理想客戶的特色。
【書籍資訊】
《競爭策略》
出版日期: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