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們倆都不會花時間在那裡惋惜我不能做哪些事;相反的,我們總是在讚嘆我能做到哪些事。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吉兒.泰勒是哈佛大學的腦科專家,從事研究之餘,也指導年輕醫生有關人腦的知識,無論專業生涯或個人生活可說是一帆風順,但在1996年12月10日的早晨,遭受突如其來的腦中風意外,遭逢嚴重腦溢血的她,在媽媽(吉吉)的陪伴下,一步一步地重回生活正軌。
以下是《奇蹟》作者吉兒.泰勒記錄的康復過程,及期間與母親的互動:
我的腦袋再度像嬰兒一樣,一切都得從頭學起。
我回到了最基本的狀態,必須學習怎樣走路、怎樣說話、怎樣閱讀、怎樣寫字、怎樣拼圖。
身體復原的過程就好比一般的生長發育過程。我必須經歷每個階段,鍛鍊每個階段的能力,然後再自然的展開下一步。
我必須很有系統的先學習搖晃,然後翻身,之後才能坐直。我必須能夠坐直, 並且身體向前晃,然後才能站立。我必須先能站立,然後才能跨出第一步,而我必須先站得穩,然後才能自己爬樓梯。
最重要的是,我必須願意去嘗試。嘗試重於一切。
嘗試,等於是我對自己的腦袋說,嗨,我很看重這個連結,我希望它達成。我可能必須一試再試,試個一千次都看不到一點結果,但是如果我不肯嘗試,那麼就永遠不會做成。
吉吉開始帶我練習在床舖與浴室之間走來走去。這樣就足夠一整天的運動分量了!之後我又回去倒頭再睡六個小時!
頭幾天我就只是這樣而已。花一堆時間睡覺,花一堆精力去上廁所或是進食, 最多再來個小小的抱抱。然後又回去睡覺,直到下一個回合。等到我摸熟了來去浴室的路徑,我開始進軍客廳的沙發,我可以坐在那兒吃點東西。要學會如何熟練的拿湯匙,對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能夠成功復原的關鍵之一,在於我和吉吉都對我非常有耐心。
我們倆都不會花時間在那裡惋惜我不能做哪些事;相反的,我們總是在讚嘆我能做到哪些事。那段養傷時期,我媽媽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情況可能會更糟!」我們倆都同意,就我病情看起來的嚴重程度,情況真的可能更糟。
我得說,在這段過程裡,吉吉實在太好了。我是家中三個小孩的老么,在我孩提時代,母親一直非常忙碌。現在有機會重新受到她百般的照顧,感覺挺溫馨的。
吉吉的個性堅毅又仁慈。她從來不厲聲對我說話或是指責我。我受傷了,而她很了解這一點。她總是給我溫暖和慈愛,不管我是不是「聽懂」了,她都不在意。我們埋頭努力復健,而且時時刻刻都有新希望以及新可能。
為了要慶祝,媽媽和我會討論我的能力狀況。她非常懂得提醒我,我做到了哪些昨天還做不到的事,以及今天我又進步了多少。她非常敏銳的觀察,想要了解我能做到什麼,以及妨礙我達到下一階段目標的障礙又是什麼。我們會一起慶祝我每一個成就。
她會從旁幫忙我釐清接下來應該做什麼,並幫助我了解,我需要怎樣去達成。她協助我把注意力維繫在任務的細節上。
許多中風者抱怨說,他們再也無法回復健康。我常常懷疑,真正的問題是否在於,沒有人注意他們已經做到的許多小成就。要是沒有把你能力所及,和你能力所不及的事情區分清楚,那麼你就沒有辦法知道接下來應該嘗試什麼。復健過程有可能因為絕望而脫軌。
【延伸閱讀】了解人腦各部位如何合作,我們擁有力量控制腦裡盤旋的一切,活出全腦人生
【書籍資訊】《奇蹟》
My Stroke of Insight: 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