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如果你真想成為職場上的主角,期待自己的價值與付出能換得他人的認可,唯一的可能是交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圖片來源:Pexels
翻過這麼多名人自傳、聽過那麼多勵志演講,你曾經聽過哪位成功人士不斷強調自己「非常努力」? 我敢說絕對沒有。對於這些成功人士而言,「努力」是如同空氣般必要而自然的存在,毋須向任何人證明。
相反地,一些到了中年後還沒做出一番成績的平庸之人,反倒時常喊著:「我這麼努力、每天這麼累,老天真不公平!」
老天,真的不公平嗎?
仔細看看這些人所謂的「努力」,往往只是小題大作。別人眼中的普通任務,對他而言就像是天大的難題,做完了則彷彿克服巨大挑戰,成天把自己的功勞掛在嘴邊。
這種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忙,實際上只能執行簡單的任務;一旦賦予重責大任,便會引爆他的壓力,開始出現情緒化的反應,甚至還沒看到成果就要求獎金。他們的視野不夠寬廣、天天大驚小怪,辦公室因為他們而永無寧日。
容易大驚小怪的人,往往很容易小題大作,原因不外乎兩種可能:一種是自我感覺良好,希望大家都能看見他的所有努力,這種人麻煩在他的情緒很多;另一種則是自知能力不足,只好不斷宣揚自己的努力來掩飾無能,這種人麻煩在他心機很重。
無論是哪一種,這類員工都很擅長情緒勒索,會用「我很努力」來「綁架」主管,要求升遷加薪。然而對我來說,他們的行為十分不可取,當然也不可能擁有好的前途或錢途。
還有一種人,他們是天生的演員,也是俗稱的「薪水小偷」。他們不一定是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但一定是為了獲得實質上的利益。
這種人,動不動就說自己很忙;每次交代他任務,一定會先用「我沒時間」、「我還有別的任務在身上」來搪塞主管,再裝出一副勉強幫忙、扛下重任的模樣。
一開始,大家可能會被矇騙,以為他們真的很辛苦;時間久了,明眼人都能看穿,這類型的人只是做事不得要領,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完成工作。說穿了,他們是藉由裝忙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員工是真忙或裝忙、瞎忙,主管其實早就看在眼裡,否則,為什麼升遷加薪老是輪不到你?
努力,是沒有能力的人用的字眼。真正努力的人,是用執行力來取代努力。一個真正努力的人,懂得掌握自己的工作量,制定可如期完成的計畫和策略,發揮高度的時間管理能力,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如果你真想成為職場上的主角,期待自己的價值與付出能換得他人的認可,唯一的可能是交出令人信服的成果。努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毋須向任何人證明。
如果你是真正努力的人,你的努力終將帶著你成長,為你塑造更高、更遠的視野。那時,你再回頭看現在的自己,就會明白什麼是小題大作的鬧劇,也更明瞭為何不該總是喊著「我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