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透過志工與社工師通力合作,一天之內,所有需要協助的獨居老人,都接收到這份令人安心的保護。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0年二月六日星期四,中央宣布採行實名制口罩配售。隔日,三重區社會福利中心接獲一項任務:盡速幫獨居老人發送口罩。
「實名制口罩佳惠一般民眾,但年紀大、疾病纏身的獨居老人,要出門跟大家排隊買口罩,怎麼可能做得到?」社福中心主任劉彥伯深知市長向來關心弱勢族群,因此命令下達,立刻行動!接獲命令的那天是星期五,市府送來需要協助的獨居老人名冊,大約有一百二十幾戶。劉彥伯衡量社福中心人員的工作量,決定招募志工一起做。
不過,當時人心惶惶,他和社工師姚毅隱隱擔心招不到人。沒想到,短短三、四個小時,就有17位志工響應, 口罩發送大隊成軍。劉彥伯發現:「不少志工瞞著家人來服務,讓人感動。」
緊接著週六、日兩天,劉彥伯除了與志工隊隊長保持聯繫外,同時與姚毅著手製作「SOP 工作手冊」。
首先,先為志工編組,然後依照居住地與交通工具,分配轄區及工作量;中心的社工師則擔任後援,一旦出現問題時立刻聯繫、支援。到了週一早上,口罩發送大隊以整備好的姿態出發。他們已和每戶約好時間,並且帶足口罩,希望盡快完成任務。即使如此,一路上仍出現大大小小的狀況。
比方說,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志工按了老半天電鈴,始終無人開門;還有輕微失智的老人,完全忘記這件事;也有老人家在電話中答應了,卻被兒女叮囑不可應門,非得等家人從別處趕來確認不是詐騙,才放心接受:「沒想到新北市竟有這樣的服務!」
透過志工與社工師通力合作,一天之內,所有需要協助的獨居老人,都接收到這份令人安心的保護。在發放過程中,社工師也注意到一些潛在需要長期照護或密切關注的個案,必須立刻啟動社工服務。
有些身心障礙的老人,已經不適合獨居,需要另找妥善的地方安置。但疫情期間,醫院與社會機構幾乎封閉,姚毅和同事仍然不斷奔走,協調、請託再溝通,為這些老人找到庇護所。他擔心:「如果因疫情而擱置,將成為社會危機。」
三重是個移民城市,缺乏家庭系統支持的中低收入戶,常高居新北市二十九區中的前幾名。疫情期間,或因收入減少,或因隔離在家,壓力升高,家暴事件增加,也都需要社工師介入勸導、諮商。
疫情之中,人群所在就是戰場,站在第一線的社服工作者,更需要細膩的心思。市長曾帶著補體素與咖啡前來探視,疲累時,劉彥伯總會想起市長的打氣:「大家加油撐下去,你們是最堅強的人間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