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經濟學家都承認市場上物競天擇的法則。這個法則適用於公司,也適用於個人:不能適應,便遭淘汰。在工作上,我們不應該像恐龍一樣,無法適應新環境。周遭有許多新奇的機會:學習新技術、深造、更換職務、創新企業等,可惜我們往往視而不見,甚至根本不去尋求新機。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億年前,地球上處處是體積龐大無比的恐龍。後來變故發生了。科學家至今不能確知究竟是怎樣的變故,總之在很短的時間內,這種巨型動物滅絕了。科學家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恐龍無法適應這種變故。動物王國中的恐龍從此絕跡,然而如今,工業界仍有一些像恐龍般不知變通的機構在苟延殘喘。請記住,能變通才能生存。
企業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在1970年代中期曾有一個典型的事例。當年產油國禁運石油,嚴重破壞全球經濟,消費者對省油小型車的需求應運而生。在美國底特律的各大汽車公司卻不願、也不能儘快改變生產觀念和製造方式,生產省油小汽車;而在太平洋的彼岸,日本廠商看出這個機會,預料購買小型外國車的其他國家會愈來愈多—— 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結果是,幾年之間,日本人主宰了汽車市場,底特律的那些現代恐龍幾乎就此一蹶不振。
工作人員中也有恐龍式的人物。就在日本汽車橫掃美國市場時,許多獨立營業的汽車經銷商不再經銷底特律出品的各型汽車,轉而代理豐田、本田和馬自達等牌的日本汽車。比爾就在這樣的一家汽車經銷店工作。他曾推銷克萊斯勒的汽車二十年,對它的各種車款,甚至活塞的位置都瞭如指掌。當上司宣布現在開始改銷豐田汽車時,比爾很不以為然,他完全不知如何推銷這些外型古怪的小東西。這種排斥心理影響了他的表現,導致他在向顧客推銷時,最後總是說:「老兄,這種車和我們過去銷售的大不相同。如果你決定不買,我絕不會怪你。」不用說,比爾的業績和薪水直線下降。
另一名推銷員吉姆則不然。他看出自己對美國車的知識即將失去效用,於是利用業餘時間,請教豐田汽車的業務代表,盡心學習有關新車的種種,因而了解到自己公司代理的這種汽車,將給市場帶來極大的震撼。事實上,吉姆正是勸說老闆改銷日本車的人之一。由於他的熱心推薦和樂觀態度,吉姆不久就成為業績最好的業務員。更由於他提議改銷日本車使老闆大為激賞,最後老闆竟邀請他成為合夥人。
經濟學家都承認市場上物競天擇的法則。這個法則適用於公司,也適用於個人:不能適應,便遭淘汰。在工作上,我們不應該像恐龍一樣,無法適應新環境。周遭有許多新奇的機會:學習新技術、深造、更換職務、創新企業等,可惜我們往往視而不見,甚至根本不去尋求新機。
張開心靈的眼睛,看出挾機會而來的變化,是很重要的。這些機會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箇中關鍵就在於適應。
【書籍資訊】《樂在工作(暢銷新版)》